為了活躍資本市場,滬深交易所出招了。
8月10日,滬深交易所雙雙發文稱,研究將滬市主板股票、深市上市股票、滬深兩市基金等證券申報數量要求由100股(份)整數倍調整為100股(份)起、以1股(份)遞增。
“100+1”機制有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高價股的成本,便利投資者分散化投資。專家認為,這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提高市場流動性。
除了“100+1”,近日關于推行“T+0”交易討論聲也愈加激烈。此前傳聞稱,已經有部分券商正在內測“T+0”單次回轉交易。
繼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之后,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中國證監會也表示,將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活躍資本市場”基調之下,市場對A股行情的期待值拉滿……
“100+1”要來了
滬深交易所加快推出“交易端”系列舉措,切實激發資本市場活力,提振投資者信心。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目前滬市主板股票、深市上市股票、基金等證券的申報數量應為100股(份)或其整數倍,擬調整為100股(份)起、以1股(份)為單位遞增。
滬深交易所均表示,該機制調整有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高價股的成本,便利投資者分散化投資,提高投資者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難度、降低產品跟蹤偏離度,對股票、基金等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截圖來源:滬深交易所網站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滬深交易所響應活躍資本市場的號召,研究允許股票、基金等證券申報數量可以以1股(份)為單位遞增,是重大利好消息,該機制調整有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高價股的成本,便利投資者分散化投資,提高投資者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難度、降低產品跟蹤偏離度,對股票、基金等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平安證券指出,此次主板交易端政策的優化將進一步提振投資者信心、激活資本市場。建議關注兩條主線:1)主板交易制度優化帶來券商IT系統更新升級的剛性需求,利好證券信息服務商,如恒生電子、財富趨勢、頂點軟件、同花順等;2)資本市場交投活躍度提升,券商財富管理、自營投資等多個業務受益,看好證券行業龍頭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證券等。
國金證券研究認為,本次滬深交易所的改革直接利好金融IT公司進行相關系統的改造,預計涉及提供集中交易系統的恒生電子、頂點軟件、金證股份等;以及提供前端交易系統的同花順、財富趨勢、大智慧等。參考過往政改招標情況,預計相應改造費用約為每家券商幾十萬至小百萬量級。此外,申報數量機制調整對股票、基金等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預計業績與A股成交額成正相關的交易軟件標的,如財富趨勢、同花順、指南針等都有望受益。
A股行情值得期待
資本市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機組成部分,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大。近期,中央層面密集表態“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引發市場熱烈反響。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在7月3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這一提法再次被劃重點,足見中央對資本市場的重視程度。7月24日至25日,證監會召開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座談會指出證監會要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協同發力,確保黨中央大政方針在資本市場領域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至于年內股市趨勢,分析人士認為,中央會議表態是A股市場可能會走出結構性牛市行情的重要推動力之一,A股無論是短期行情還是中期行情,均值得期待。
國金證券研究認為,活躍資本市場的制度改革方興未艾,未來相關政策有望成熟一項推出一項,將持續激發資本市場活力。自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以來,證監會年中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全面注冊制標志著融資端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在投資端,公募投顧、公募降費等一系列舉措正在落實;本次交易所的改革是推動完善交易制度和優化交易監管的舉措,后續還有望持續推出投資端和交易端改革方案。
申萬宏源的報告指出,政治局首次用“活躍”提及資本市場,也是時隔1年零3個月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及“資本市場”。回顧2005年至今的政治局會議文稿,除此次外,一共有4次提及“資本市場”。分別為2022年4月、2020年7月、2019年4月和2018年10月。其中,2022年4月重點強調:“要及時回應市場關切,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積極引入長期投資者,保持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其他三次更偏重以科創板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建立”。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表示,活躍資本市場是進一步突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目標的重要途徑,不僅有利于企業更好地通過融資等手段實現高質量發展,也有利于推動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加速形成。
在陳靂看來,建設活躍的資本市場,一方面能進一步激發國企、民企的發展動能,增強市場信心;另一方面,隨著相關制度改革不斷優化、減稅降費等政策持續推進,長期資金引入等方面已成為市場關心期待的熱點問題。
實施“T+0”時機成熟?
除了“100+1”,近日“T+0交易內測”的傳聞再起。
此前傳聞稱,已經有部分券商正在內測“T+0”單次回轉交易。不過,關于“T+0交易內測”傳聞,多家媒體報道稱,各方“答復”都是矢口否定,沒有大變化。
實際上,“T+0”是活躍資本市場“立竿見影”之策。從交易端改革看,T+0交易制度具“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三方面:提高市場定價效率,提供便捷、靈活的投資手段,增加交易活躍度。
之所以遲遲不推T+0,重要的原因是對T+0交易帶來市場潛在風險的恐懼。
據華夏時報報道,不可否認,T+0會帶來一定的市場波動,先行先試,穩步推進,是改革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其建議,為了進一步對防范T+0交易后股市波動,可以進一步借鑒海外成熟市場的做法。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指出,當前A股市場換手率位居全球前列,“T+0”推出或在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之后。“‘T+0’交易會相應增加交易成本,可能不是監管層考慮的首選項。預計后續A股可能會出臺降稅減費舉措,以降低市場參與各方的成本。”他認為,A股恢復“T+0”交易制度,可以考慮先從上證50、滬深300成分股試點,然后再逐步向A股主要指數成分股推行。
與此同時,不同的聲音也存在著。據新浪財經報道,8月11日,在AI大模型資本產業論壇暨第九屆新浪財經上市公司年會上,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指出,上交所研究在主板推行100+1的交易制度,買了100股之后大家可以買1股、2股,過去是不允許的,現在開始這么做,這對交易制度和交易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做金融技術的企業,在這項改革中能夠有更大的發展。
吳曉求表示,“不贊成T+0,不認為T+0有什么意義,它似乎能活躍資本市場,包括100+1+N,似乎也能活躍,但是沒有成長性。”“T+0做表面上的活躍,表面上似乎很繁榮,似乎交易筆數很多,但是交易額不會有太大變化,交易筆數多不是我們活躍市場的目的。”
他認為,活躍資本市場,根基來自于投資者的信心,沒有信心這個活躍是達不到目的的。因為最終這個市場要有成長性,當然市場成長性來自于實體經濟的向好,中國實體經濟應該說也還是有很大的困難,也要想辦法把我們實體經濟的基礎,資本市場的基礎做好。
可以看見,在資本市場中,每一項制度的確立和更迭,都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關于“T+0”交易機制的落地,還需慎重考量、積極探索。(來源:風口財經)
(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