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在濟南市長清區開幕的2025山東(長清)“扁鵲故里”中醫藥文化旅游體驗周,迎來了第九天。
回顧九天來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這一場以“扁鵲出濟南 中醫生活化”為主題的文化盛宴帶給人們許多驚喜。專家論壇、中醫脈診、文藝演出、市集體驗等“接地氣”的活動形式,讓中醫藥文化從典籍中走出,從大學中走出,從診所中延伸,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融入了濟南市民的日常生活。這一場文化與旅游、中醫與健康、企業與產業融合的盛會,為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文化寫下生動篇章,極大地提升了長清作為“扁鵲故里”的知名度。同時,成功探索了中醫藥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服務人民健康的新路徑。

“扁鵲故里”千年醫脈續新篇
9月的泉城濟南,秋意漸濃,藥香滿城。9月24日,山東(長清)“扁鵲故里”中醫藥文化旅游體驗周在歷史底蘊深厚、山水秀美的長清區隆重開幕。彼時的夜晚華燈初上,扁鵲文化主題公園內,中醫藥文化市集同步啟動。省市名中醫坐診的義診服務前排起長隊,中醫養生技術體驗區人頭攢動,中醫藥文創產品展示令人眼前一亮,藥膳飲品品嘗區香氣四溢。這些“可逛、可玩、可嘗、可學、可購”的沉浸式養生體驗,讓中醫藥文化不再陌生,而是觸手可及。
據了解,進入2025年以來,濟南市已舉辦中醫藥文化市集60余場,惠及群眾20余萬人次。數字背后,是濟南市充分發揮中醫藥資源富集優勢,聚力推動中醫藥理念、文化、服務、產品深度融入群眾生活的持續努力。《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的實施,為中醫生活化筑牢制度支撐。為此,濟南市聯動南陽、亳州、銅川、黃岡等名醫故里,打造“中華名醫故里”中醫藥文化名片,建設濟南市中醫藥文化博物館等特色景點,以文化引領凝聚中醫生活化廣泛認同;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實現智慧中藥房服務覆蓋全部區縣,全力做優便民服務。
開幕式上,重磅發布了《扁鵲研究集成》和中華名醫故里中醫藥文化康養游產品,有關部門推介了濟南市及長清區中醫藥文化旅游路線、文旅政策;紀錄片《醫宗扁鵲》《大道儒醫》,新創扁鵲主題劇目《鵲華山色》《鵲上枝頭》《鵲術薪傳》等精彩上演,“宏濟堂杯”中醫藥文創大賽獲獎者獲得表彰。一系列活動精心展現,共同構建起立體多元的中醫藥文化傳播體系。

“山水長清”學術研討聚共識
9月24日下午,作為體驗周四大主體活動之一的2025“扁鵲故里”中醫藥文化研討會,在濟南園博園度假酒店舉行。來自上海、成都等地的中醫、歷史、哲學等領域5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扁鵲出濟南 中醫生活化”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山東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岐黃學者高樹中,在《扁鵲學派和儒家文化對中醫學的影響》主題發言中,系統闡釋了儒家文化對中醫學傳承發展的深遠影響;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教授,通過《敝昔考》的研究,揭示了陰氣致病的醫學思想;山東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岐黃學者、《扁鵲研究集成》主編王振國,在《“移風易俗”與“隨俗為變”:扁鵲研究對中醫生活化的啟示》中指出,中醫生活化不僅是把適宜技術和具體方藥融入日常生活,更應“以文化人”,把中醫的獨特生命與健康理念融入社會風俗;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齊向華,從系統中醫學視角,展示了中醫現代脈診體系的創新實踐;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譚景玉,通過《“扁鵲出濟南”說平議》,以嚴謹考據支持“扁鵲出濟南”之說。
在專題訪談環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山東頻道總編輯崔永剛、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雜志編輯部主任李海英、山東中醫藥大學科研處期刊社社長吳俊玲、濟南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張華松、山東宏濟堂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紅升等,圍繞“扁鵲出濟南”“扁鵲文化”與中醫生活化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研討會的重要成果——《關于弘揚扁鵲文化、振興中醫藥事業的濟南共識》的發布,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共識確認了濟南市特別是長清區作為扁鵲里籍的歷史地位與文化價值,倡議以創新方式激活扁鵲文化生命力,促進醫學研究、文化傳播、創意產業、旅游康養等領域深度融合,系統構建“扁鵲故里”IP體系,打造長清盧故城、鵲山扁鵲墓核心祭祀紀念區,建設長清扁鵲文化展覽館、宏濟堂中醫藥文化產業園、扁鵲紀念館,加強扁鵲文化主題文藝作品創作傳播,啟動運營“扁鵲醫坊”示范窗口等。

“青春力量”后續有人增活力
體驗周期間,傳統中醫藥以嶄新姿態、獨特魅力引起關注,“圈粉”無數年輕人。在大學生中醫藥文創產品售賣區域,山東中醫藥大學學生楊家碩自豪地展示自己設計的中藥香珠手串:“手串使用玫瑰花、黃芪、薄荷等中藥,經過研磨、壓制、晾曬等工藝,手工制作而成。”他的同學李家輝在一旁介紹自主研發的洗發皂產品:“在學校里,這款產品很受同學們歡迎。”
對中醫藥的共同熱愛,讓這些年輕人聚在一起。他們利用業余時間開發中醫藥產品并實現市場化運營。“我身邊的年輕人都很喜歡中醫藥文化。”李家輝說,今年參與研發的紫草膏,暑假期間售出幾百罐。
青年夜校中醫課程成為體驗周的亮點。長清團區委副書記紀顏顏介紹說,今年5月起,長清區開展第一期“扁鵲夜話”青年夜校中醫養生課程,通過青年大數據問卷調查,為年輕人定制了“拯救夜貓子與焦慮星人”“科學用糖,體重管理不是夢”等24堂主題課程,吸引210余名青年學員參加。
9月25日晚,第二期“扁鵲夜話”青年夜校中醫養生課程在長清區中醫院開課。29歲的設計師李婷(化名)作為老學員,分享了自己的收獲:“偶爾會有焦慮癥狀,在青年夜校的中醫情志調理課中,系統學習茶飲搭配和呼吸吐納法,配合老師答疑,逐漸擺脫了焦慮狀態。”她表示,夜校教的中醫養生知識由淺入深,很好理解,也方便操作,適合時間緊張又有養生需求的青年群體。
青年夜校負責人單子楓說:“當代年輕人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時會感到壓力,有些人經常熬夜,身體可能陷入亞健康狀態,以中醫養生的理念幫助他們調節身心健康,切中了年輕人的剛需。”

“國際視野”傳遞中國智慧
艾草香囊飄著藥香,中藥月餅冒著熱氣,晃動的竹匾將藥粉變成藥丸……體驗周期間,在扁鵲文化主題公園里,山東中醫藥大學的五國留學生親身體驗了一場融合文化、養生與市集煙火氣的中醫藥盛宴。黃芪黨參棗泥月餅、小米蓮子桂花五仁月餅、阿膠酸奶、茯苓養生茶飲……各式“中藥月餅”“中藥糕點”“中藥酸奶”,將中藥材巧妙融入餡料,通過“藥食同源”的原理,既保留傳統風味,又增添養生功效;將中藥材茯苓、山楂等和配飾結合設計的“中藥耳墜”,成為一些年輕女性的“白月光”,既養生又別具一格。
“黑色的膏藥真是太神奇了!原來我的肩膀酸酸的,貼上之后有點發熱,晚上回去能睡個好覺了!”來自法國的林決明親手體驗了膏藥制作方法后驚嘆。在義診體驗區,專業醫師為市民提供免費診療,推拿、刮痧、拔罐、艾灸等中醫適宜技術體驗臺前排起長隊。
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安妮體驗拔罐后表示:“我最喜歡的是拔罐,看似簡單,卻能調節全身狀態,中醫的精準令人驚嘆!”俄羅斯的尼基塔開心地說:“中醫給我的感覺非常奇妙,我體驗了制作香囊、艾灸,還嘗了一口金銀花,有點苦,但是醫生說它有敗火的作用。”
來自馬來西亞的顏松峻,參加了9月24日晚上開幕式的演出節目。他在一場情景劇中與“醫宗”扁鵲驚喜相遇,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從傳統砂鍋熬藥到現代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來自摩洛哥的陳曼在山東已生活3年,她一邊跟著醫生辨識藥材,一邊仔細挑選艾葉、丁香等裝入錦囊,在沁人心脾的藥香中,親身感受中國“佩香祈福”的養生智慧。
來自阿爾及利亞的美蘭,去過濟南的大明湖、趵突泉和上新街,她對濟南的最大感受是“濟南真的很美。”逛完中醫藥文化市集后,她表示更加理解中醫“陰陽調和”的理念了。
“文化自信”彰顯獨特魅力
此次體驗周活動,是濟南市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具體實踐。通過學術研討、文化市集、青年夜校、國際交流等多元形式,實現了“扁鵲出濟南”的歷史文化定位與“中醫生活化”的當代價值追求的有機統一。
專家學者們的深入研究與討論,為“扁鵲故里”文化品牌提供了學術支撐;青年群體的熱情參與和創新實踐,為中醫藥傳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國際友人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傳播,為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搭建了橋梁。
從《扁鵲研究集成》的發布到“濟南共識”的達成,從中醫藥文創產品的熱銷到青年夜校的火爆,從傳統診療技術的體驗到現代健康理念的傳播,體驗周充分展現了中醫藥文化在當代社會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扁鵲故里中醫藥文化旅游體驗周的成功舉辦,不僅提升了“扁鵲故里”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探索出一條中醫藥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服務人民健康的新路徑。這種融入是生動的、具體的、可感知的——它是市集上的一杯養生茶、夜校里的一堂養生課、手腕上的一串中藥珠、耳垂上的一對養生墜,更是國際友人由衷的贊嘆、年輕人主動的傳承、廣大市民們真切的獲得感、幸福感。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扁鵲故里中醫藥文化旅游體驗周的豐碩成果,昭示著扎根歷史文化底蘊,緊扣時代發展脈搏,貼近人民群眾需求的中醫藥文化有巨大潛力,預示著她必將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絢麗的光彩,為健康中國建設和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