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三部門近日聯合公告2026—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下稱“免稅新政”),明確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有關技術要求調整等情況。大致來說,就是純電乘用車開起來要更省電,而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在虧電模式下,開起來要更省油,否則難享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
新能源汽車是大約十年前進入公眾視野的。彼時的產品魚龍混雜,其中還有不少被車主戲稱為“燃油車背著塊電池到處跑”,當然也談不上省油。
大約五年前,記者的同事購買了一輛插電式混合動力SUV汽車,當時這款車被評價為“油改電”,具有發動機變速箱以及電機電池,兩套完整且獨立的驅動系統,自重明顯超過同規格燃油汽車。這位同事親測發現,他的愛車純電續航不足50公里,虧電油耗堪稱“油老虎”。
兩年前,記者也購買了一輛同款插電式汽車,當時這款車已應用了新版的混動技術,純電續航接近100公里,虧電油耗也已經低于同規格燃油汽車了。順帶一提,在記者提車半年后,這款車又進行了改款升級,應用了第五代混動技術,虧電油耗直接降到了每百公里不足6L,售價還便宜了4萬多元……
縱觀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史不難發現,新能源汽車是越造越節能、省油、便宜。而新能源汽車之所以更節能、省油、便宜,前些年的補貼技術標準以及開篇提到的免稅新政功不可沒。這一系列技術標準促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電池容量、混動系統等技術升級,淘汰落后產品,引導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反之,若沒有上述技術標準的精準引導,多數車企不會有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現在市面上或許也還充斥著“燃油車背著塊電池到處跑”的過時產品。
此外,通過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要求,車輛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也明顯減少,汽車產業實現了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屬于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的雙贏。
值得注意的是,免稅新政明確了2026至2027年的技術要求,也穩定了企業對政策的長期預期,使企業能夠更合理地規劃研發和生產。這樣一來,企業一方面避免了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另一方面也必須將更多創新資源繼續投入到“節能、省油、便宜”中去,行業也將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上,加速前進。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