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盤后,中持股份(603903.SH)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長江環保集團”)擬通過公開征集方式協議轉讓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轉讓價格不低于8.72元/股。
公開信息顯示,長江環保集團持有6312.30萬股無限售條件的流通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4.73%,是公司第一大股東。
10月13日,中持股份股價開盤不久便逆勢漲停,報13.32元/股,較協議轉讓價折價34.52%。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截至10月13日),中持股份股價已翻倍,漲幅達107.15%。一邊是第一大股東“骨折價”轉讓全部股份,一邊是公司股價持續強勢上漲,中持股份這一反常現象背后的原因,亟待深入剖析。
業績首虧與應收賬款難題凸顯
中持股份成立于2009年,主要從事污水治理業務,2017年公司在上交所上市。
2024年,中持股份上市以來首次出現虧損。公開財務資料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10.58億元,同比降低33.83%;凈利潤虧損1.35億元,同比降低176.98%。2025年上半年,公司經營并未出現明顯好轉,實現營收4.11億元,同比減少9.67%,實現凈利潤798.93萬元,遠低于2022年、2023年同期的6000萬元左右,業績復蘇乏力。
中持股份在半年報中稱,目前,環保行業整體已從增量市場進入到存量市場階段,行業競爭加劇,環保企業面臨客戶支付困難的境況。
經濟導報記者發現,中持股份長期保持著較高的應收賬款。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公司應收賬款13.10億元,占流動資產的六成左右。2025年上半年,中持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流為-1.62億元,同比減少56.9%,公司解釋稱主要原因為回款減少,公司催收應收賬款存在困難。
盡管中持股份強調,公司客戶以各地政府部門或其授權單位、國有大型企業為主,這類客戶資金實力雄厚、還款信譽良好,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可能性較低,但不可否認的是,應收賬款未能及時回收,已對公司資金周轉、日常經營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大股東用腳投票
2020年12月29日,長江環保集團與中持股份原實控人許國棟及其控制的中持(北京)環保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持環保”)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長江環保集團以9.14元/股的價格從雙方手中收購共計6272.70萬股股份。上述交易完成后,長江環保集團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公司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2021年4月23日,長江環保集團與中持股份簽訂《補充協議》,明確“雙方將緊密合作,致力于至戰略投資者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所認購的上市公司股份限售期屆滿之日前,實現合作項目投資總額不少于人民幣50億元的預期合作目標”。
與長江環保集團的合作并未給中持股份帶來明顯的業績改善。經濟導報記者粗略測算,2021年至2023年期間,中持股份累計每股股利為0.57元,若疊加此次長江環保集團擬定的8.72元/股轉讓價,其整體收益與當初9.14元/股的受讓成本基本持平,相當于“平本出售”所持全部股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持股份第二大股東中持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許國棟也在不斷地減持。
公司7月29日公告,中持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許國棟計劃自8月19日起至11月18日,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765.9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3%。
而在公布減持計劃五個月前(即2024年11月14日至2025年2月13日),中持環保及其一致行動人許國棟就已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595.3萬股,減持價格為6.76元至7.31元,共套現4294.8萬元。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趙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