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海新能科(300072.SZ)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山東三聚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山東三聚”)近日取得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能源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四部委關于同意山東省日照市開展生物航油“白名單”出口先行先試的批復。
批復主要內容顯示,經核定,山東三聚在最大生產生物航油工況下,可年產生物航油15.8萬噸,允許山東三聚依據2025年實際生物航油產量在其核定產能范圍內申領2025年生物航油(27101911)出口許可證。
公開信息顯示,山東三聚成立于2016年,位于山東省日照市,注冊資本4.55億元,法定代表人朱國銀。公司經營范圍包括廢棄動植物油脂、植物焦油、廢機油、廢潤滑油回收、加工(處理后的油脂僅限工業用);生物油脂及其制成品、液體蠟、潤滑油基礎油、液體石蠟、甘油、丙二醇、添加劑的生產、倉儲和銷售,動植物油脂加工、生物質能源、催化劑技術及成套設備的研發、推廣、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技術轉讓;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銷售;自營和代理貨物及技術的進出口業務,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
從股權結構看,海新能科持有山東三聚84.62%的股權外,莒縣金貿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15.38%的股權。
山東三聚的官網顯示,公司主產業為40萬噸/年生物能源的生產加工,是山東省第二屆儒商大會簽約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4.33億元,占地面積542畝,主要包含40萬噸/年生物燃料加氫裝置、配套制氫裝置、污水處理裝置和罐區、裝卸車臺等公用工程輔助設施。該項目使用棕櫚酸化油、酸敗油、潲水油、木焦油等廢棄動植物油脂為原料,生產HVO、生物航空燃料、生物液化氣、高檔生物溶劑油等新型清潔生物能源。
山東三聚40萬噸/年生物能源項目是國家鼓勵發展的新型能源項目,屬于山東省“十強”產業中的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化工產業。項目正式啟動生產后,每年可產出生物柴油4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32億元,利潤5.7億元,稅收1億元,將在莒縣形成全國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生物能源產業基地,成為全國綠色能源戰略產業示范區及碳減排示范區。

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份山東三聚20萬噸/年生物柴油異構項目可持續航空燃料產品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正式宣布進軍可持續航天燃料賽道。山東三聚目前已建成國內技術領先、運行穩定的生物航煤生產裝置,成為山東省第一家布局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生產的企業。
據介紹,可持續航空燃料以可再生資源作為原料,經過煉制和加工后得到,可以替代石化基燃料。與傳統航煤相比,SAF可實現全生命周期內減少80%—90%二氧化碳排放,是2050年以前實現國際航空業凈零排放的主要技術路線。
據了解,2024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民航局正式啟動SAF應用試點,將由國航、東航、南航從北京大興、成都雙流、鄭州新鄭、寧波櫟社機場起飛的12個航班開始加注SAF,旨在推動SAF燃料的產業化發展和規模化應用,為民航業的綠色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海新能科在公告中表示,此舉有利于提升公司產品國際競爭力,拓展海外市場,對業務發展形成積極影響。但公司尚無法預測具體影響,將根據市場變化及監管要求安排產銷,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海新能科官網顯示,公司成立于1997年,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控股上市公司。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