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國資委日前公布了關于對山東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有關提案的答復。答復內容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山東省屬企業已清理退出非主業企業69戶,國有資本、資源進一步向企業主業集中。
據了解,2024年6月,省國資委批復了29戶省屬企業的主責主業,29戶企業主業均控制在3個及以下,從源頭上嚴格控制主業數量,確保企業聚焦核心業務。
為嚴控非主業投資,省國資委2024年11月印發《山東省省屬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及《省屬企業年度投資計劃監督管理實施細則》《省屬企業投資項目分類監管清單》等配套制度,指導省屬企業聚焦主責主業科學制定年度投資計劃,按照商業一類企業不超過5%、商業二類企業不超過3%、公益類企業不超過2%的比例,嚴控非主業業務投資。在加強非主業投資監管上,要求省屬企業非主業投資項目實施前需報省國資委復核,未經省國資委復核同意,不得實施投資。
同時,省國資委每年組織第三方機構對各省屬企業主責主業開展監測評價,及時發現問題、督促整改。對發現的違反主業管理規定的行為,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山東省省屬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等有關法律和規定進行責任追究。
省屬企業則加速聚焦主責主業,清理非主業。以水發集團為例,經濟導報記者獲悉,水發集團于2024年10月開始布局聚焦主責主業“提檔進階”之路,歷時5個月后,涉及14家二級公司主責主業的核定畫上了句號。
近年來,水發集團在“瘦身健體”上練內功,重新確立主責主業,加快處置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持續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權屬企業戶數已壓降至600戶以內。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 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