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東“絲路國家主題周”活動上,主播正推薦“絲路好品” 杜楊 攝
10月17日啟動的以“絲路云購·惠享齊魯”為主題的2025山東“絲路國家主題周”活動上,主辦單位山東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熊云澤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活動是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絲路電商”戰略、深化與伙伴國經貿合作的“山東實踐”,也是發揮山東優勢,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山東行動”。
據了解,近幾年來,山東在青島創建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并舉行上合組織電子商務工作組會議、“上合云品好品山東”直播等專題活動,為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貢獻電商力量。而本次活動又是通過“以電商為紐帶”“以直播為媒”“以合作為舟”的三維路徑,構建起絲路國家經貿互通、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新生態,為山東電商引來了“新流量”。
以電商為紐帶:織密“雙向流通”網絡
一提起“絲路國家”,多數人首先想到的畫面,必然是沙漠與駱駝。實際上本次活動現場,沙漠與駱駝的元素也是隨處可見,可以說駱駝便是傳統絲綢之路的聯通渠道之一。
時下已經是21世紀的第二個10年,新時代的絲綢之路必然有了全新的渠道聯通。同時為推動構建全球數字合作新格局,商務部會同各方,深入推進政策交流、產業對接、地方合作、能力建設等多方面務實合作,啟動“絲路電商惠全球”主題活動,“絲路電商”已然成為新時代絲綢之路國家的重要聯通渠道。
實際上在本次活動中,連接“絲路國家”與山東市場的核心載體正是“電商”,其紐帶作用體現在“全渠道布局、硬支撐保障、高實效驗證”三個維度,既打通商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也筑牢長期合作的“基礎設施網”。
據介紹,本次活動構建了“線上專屬展區+線下場景體驗”的立體化展銷體系,實現絲路好物與山東市場的“無縫對接”。線上層面,在天貓、抖音等國民級平臺開設“絲路云購”專屬展區,借助平臺流量優勢觸達上億山東消費者;線下層面,設置選品對接區、專場直播間及泉城好品直播電商基地展銷區,既為“絲路企業”提供“面對面”的產品展示窗口,也為國內采購商、主播團隊搭建精準對接場景。
此外在政策端,商務部已與36個伙伴國建立雙邊電商合作機制,開展上合組織、金磚國家、中國—東盟等多邊合作,為跨境電商打通“政策壁壘”。在基建端,山東擁有青島、濟南、威海、煙臺等多個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實現“一次申報、雙邊通關”、物流信息共享,大幅提升通關效率;濟南作為黃河流域重要中心城市,依托泉城好品直播電商基地等平臺,為電商交易提供“倉儲、展示、直播、物流”一體化服務。
電商的紐帶作用直接成就了外貿數據的增長!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全球最大網絡零售市場,2025年前三季度跨境電商進口增長5.9%,為“絲路國家”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山東制造”“濟南好品”出海奠定了市場基礎。
以直播為媒:多維度激活絲路電商
直播電商是數字經濟的“新范式”,通過主播實時導購與用戶互動,結合“娛樂+營銷”屬性,極大增強了購物趣味性。
在本次活動現場,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現場設有多個直播攤位,攤位上的主播正在賣力推介“絲路好物”,而另一些不在攤位的主播干脆以“探店”形式,推薦整個“絲路云購·惠享齊魯”活動。相關專家認為,本次活動中直播成為連接“絲路好物”與消費者的“情感橋梁”,通過“場景創新、資源整合、效果轉化”的深度融合,讓貿易從“商品交易”升級為“文化與品質的傳遞”。
據介紹,本次活動打造“沉浸式原產地場景”——在整個活動周期內,帶領主播團隊深入絲路國家特產館、國內保稅倉、山東產業帶,開展“原產地探秘”系列直播,通過鏡頭展示土耳其堅果的種植加工、伊朗藏紅花的采摘工藝、山東滋補品的生產流程,讓消費者直觀看到商品“從產地到貨架”的全過程,解決跨境商品“品質存疑”的核心痛點。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活動還明確提出“將流量轉化為銷量,將關注度轉化為美譽度”的目標。分析認為,從短期來看,通過直播的即時互動性,可以快速拉動絲路商品在山東市場的銷量,讓企業直觀看到合作效益;而長期來看,通過直播傳遞絲路國家的文化特色與山東企業的品牌理念(如“好品山東”的品質承諾),可以實現“商品交易”向“文化交流+品牌認可”的升級。
以合作為舟:構建絲路電商長效生態
如上所述,本次活動是“絲路電商”的建設成果之一,也是商務部2025“絲路電商惠全球”主題系列活動之一。
據介紹,“絲路電商”的核心在于互聯互通與互利共贏,而本次活動正是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制度保障”,將單次活動升級為“可持續、有活力、見實效”的國際合作平臺,體現出“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本次活動從“交易”向“合作”延伸,重點搭建了“交流洽談區”,為“絲路國家”使節、企業家、山東企業提供“面對面溝通”的場景。洽談區的核心功能是“撮合長期合作”——不僅是“買貨賣貨”的即時對接,更包括跨境電商供應鏈合作、品牌代理、產業協同等深度合作。同時,作為項目承辦方的濟南市也明確提出“全力做好服務保障”,通過優化活動流程、提供翻譯服務、協助對接政策等,降低企業合作的“溝通成本”,讓各方能夠聚焦“合作內容”而非“流程瑣事”,這種“服務型政府”的定位,為合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全面推進制度型開放,與新加坡、馬來西亞開展“一次申報,雙邊通關”合作,與哈薩克斯坦實現物流信息共享,與烏茲別克斯坦、塞爾維亞等共建國際智庫聯盟,開展規則標準聯合研究。
此外,本次活動更注重為“絲路國家”提供“數字化能力支撐”,確保合作的可持續性:通過交流洽談區推動山東電商企業與“絲路國家”企業分享運營經驗,協助“絲路國家”搭建本土電商平臺,培養電商人才,從“輸血”式合作(單純買賣商品)升級為“造血”式合作(提升本土數字化能力),這是構建長效合作生態的關鍵。
相關專家認為,2025山東“絲路國家主題周”以“電商為紐”夯實流通基礎,以“直播為媒”激活消費動能,以“合作為舟”構建長效生態,既體現了山東作為“絲路電商”實踐高地的優勢,也緊扣國家“絲路電商惠全球”的戰略部署,為“絲路國家”經貿合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山東方案。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