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吃蛋棄黃”的現象在部分人群中悄然流行。一些人認為蛋黃含有較高膽固醇,擔心攝入后會導致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這一觀念是否科學?蛋黃究竟是否應該被“打入冷宮”?近日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與營養所所長王連森帶大家深入剖析,看看“吃蛋棄黃”到底是“健康智慧”,還是“營養浪費”?
謠言背后:蛋黃膽固醇真的可怕嗎?
“蛋黃膽固醇含量高,吃多了會升高血脂”——這一說法在一些人中廣為流傳。然而,科學研究表明,人體內的膽固醇主要來源于自身合成,而非食物攝入。正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每天攝入一個雞蛋的膽固醇,身體完全可以調節平衡,不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只有在極端情況下,如每天攝入多個蛋黃且缺乏運動,才可能對血脂產生一定影響。
營養真相:蛋黃的營養價值不容忽視
蛋黃,這個常被丟棄的部分,實際上是一個“微型營養庫”。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維生素A、D、E、K、B族維生素,以及葉黃素、玉米黃素、鐵、鋅、硒等多種營養成分。這些成分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卵磷脂: 能夠促進神經髓鞘的形成,加速神經信號傳遞效率;同時,卵磷脂中的磷脂酰膽堿可乳化膽固醇,防止其在血管壁沉積,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葉黃素和玉米黃素: 對眼睛健康至關重要,能夠有效預防視網膜黃斑變性和白內障。維生素和礦物質: 蛋黃中的維生素A、D有助于骨骼健康;維生素E、K則具有抗氧化作用,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傷。
健康指導:科學食用雞蛋小貼士
為了讓更多人科學地食用雞蛋,王連森給出了以下建議:
選購雞蛋有講究: 優先選擇新鮮、蛋殼完整無裂紋的雞蛋。無論是土雞蛋還是普通雞蛋,營養成分差異不大,消費者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烹飪方式多樣化: 水煮蛋、蒸蛋、炒蛋、蛋花湯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關鍵在于蛋黃不離蛋白,營養不分離。搭配更健康: 蛋黃與蔬菜搭配食用,如番茄炒蛋、菠菜蛋花湯,不僅營養互補,還能提升菜品的口感。特殊人群注意事項: 對于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每天食用一個全蛋通常是安全的。但具體攝入量還需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咨詢醫生或營養師。健康飲食理念: 建議普通成年人每天食用1-2個雞蛋,既能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也不會導致膽固醇攝入過量。
科學飲食,理性對待“飲食誤區”
專家表示,蛋黃并非“健康負擔”,而是“營養寶庫”。盲目棄黃,不僅浪費了蛋黃中的豐富營養,還可能導致營養攝入不均衡。未來,公眾應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飲食,理性分析食物的營養價值,避免被謠言誤導。讓我們一起告別“吃蛋棄黃”的誤區,享受全蛋的營養美味,為健康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