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年報分紅進入密集實施期,現金紅包到賬率正不斷提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3日,A股已有超600家上市公司合計超3000億元的半年度現金紅包發放到位,且目前還有超3000億元分紅在途。按此前披露,僅10月24日,便有中國平安、中國聯通、大秦鐵路等30余家A股上市公司的2025年半年度現金分紅正式到賬。

值得一提的是,半年報分紅尚未全部到賬,多家上市公司已“劇透”三季報分紅預案,一年多次分紅成新風尚。
在業內觀點看來,上市公司加大分紅投入,是資本市場實現“重融資”向“重回報”生態升級的核心轉折。一年多次分紅不僅顯著提升了市場對中長期資金的吸引力,更有效推動了“融資—發展—回報—再融資”這一良性循環的建立與完善。
年中分紅正陸續飛進投資者的“口袋”背后,是上半年A股分紅規模再創新高。根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數據,截至8月31日,818家上市公司公布今年一季度、半年度現金分紅方案,較上年同期增加141家。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額達6497億元,分紅公司整體股利支付率達31.97%,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
結合一季報及半年報看,2025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分紅力度繼續加大,實施或宣告中期利潤分配金額延續增長勢頭,多個行業分紅金額同比增長,部分行業分紅增長幅度超100%。隨著上市公司更加重視投資者回報,預計將推動市場生態改善,向投資者傳遞積極的信號,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
從資金端觀察,持續加碼的分紅回報正顯著改變市場資金的配置邏輯。中長期資金對穩定分紅資產的偏好不斷提升,社保基金、養老金等長線資金加速布局高股息板塊,這類資金的入市不僅為市場注入了穩定劑,更倒逼上市公司建立更透明的利潤分配機制。
以銀行、公用事業等傳統高分紅行業為例,其近期股價波動率明顯低于市場均值,分紅帶來的抗風險屬性逐漸凸顯,形成了“高分紅—資金流入—估值修復”的正向反饋。同時,分紅機制的完善也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更可靠的收益渠道,引導市場形成價值投資的主流理念。
對企業而言,主動加大分紅力度也是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在監管層持續引導投資者回報的背景下,穩定的分紅政策已成為衡量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標,優質分紅企業在再融資、并購重組等資本運作中更易獲得市場認可。部分成長型企業也開始加入高分紅行列,通過合理的利潤分配平衡短期回報與長期發展,既增強了投資者黏性,也為企業后續融資奠定了良好基礎。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