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脈收到中國證監會關于本次境外上市的備案反饋意見,證監會要求公司補充說明員工持股平臺設立情況及外匯登記程序履行情況等五大事項。據港交所7月2日披露,微脈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招商證券國際、德意志銀行為其聯席保薦人。
公開資料顯示,微脈成立于2013年,注冊資本為5172.4萬元,專注于通過AI技術鏈接醫院、醫生與患者,重構醫療服務價值鏈。在2024年,微脈成為中國第三大全病程健康管理服務商。
三年累虧7.57億元
根據招股書披露,2022年至2024年(報告期),微脈的收入從5.12億元增長至6.53億元人民幣,毛利率從17.2%提升至19.9%。
報告期內,微脈的研發開支分別為8066.2萬元、3990.9萬元和2981.3萬元,占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5.8%、6.4%和4.6%,研發開支、研發費用率均逐年下滑。
微脈通過大幅削減營銷與研發費用來嚴控成本,2023年虧損短暫收窄,但2024年又因金融資產減值和所得稅支出而再度擴大,虧損達1.93億元。
2022年至2024年,微脈分別虧損4.14億元、1.50億元和1.93億元,三年累計虧損7.57億元。
市場份額僅占0.71%,在濟南接入兩家三甲醫院
招股說明書顯示,按照2024年收入統計,微脈的市場份額僅有0.71%。京東健康、阿里健康憑借其強大的醫藥電商生態,穩居行業第一梯隊;而平安好醫生則依靠其獨特的“醫療+保險”模式占據重要一席。這些巨頭共同瓜分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留給其他獨立平臺的空間所剩無幾。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盡管微脈已與多家醫院達成合作,但其App在濟南地區實際僅接入兩家三甲醫院提供掛號服務,分別為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
最核心業務增速下滑
從業務來看,微脈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經紀及保險服務、病情與病例管理、藥品及醫療產品銷售。2024年,病情與病例管理收入達4.70億元,占比72.02%;藥品及醫療產品銷售收入為1.26億元,占比19.36%;經紀及保險收入為0.56億元,占比8.62%。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營收支柱的全病程管理服務,2024年收入增速從2023年的10.46%降至7.49%;保險經紀業務的收入同比下滑37.48%;僅醫療健康產品銷售業務保持28.4%增長。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實習生 益家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