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不能洗頭?”“宮頸糜爛是重病前兆?”“喝碗紅糖水,痛經就能好?”——這些話,或許你從媽媽的叮囑里聽過,在和閨蜜的聊天中說過,甚至刷網絡帖子時見過?煽此瀑N心的“婦科經驗”,大多是經不起推敲的健康誤區!
這些誤區輕則讓你白花錢、受折騰,重則可能掩蓋真實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把小問題拖成大麻煩。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科副主任董娟帶大家來一場徹底的“謠言大掃除”,用科學的認知與理性的行動,為女性健康保駕護航。
謠言一:宮頸糜爛會癌變
真相:這不是病!是生理現象,早已被正名
●專家解讀:
“宮頸糜爛”早在2008年就從醫學疾病名錄中刪除了。它本質是宮頸柱狀上皮外移的生理現象,與雌激素水平變化相關,而非病理性糜爛。
真正的癌變風險來自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續感染。只有同時存在HPV感染和宮頸上皮內瘤變,才需要醫療干預。
●核心建議:
單純“糜爛”無需治療,過度治療反而可能損傷宮頸。關鍵在于定期做TCT和HPV聯合篩查。
謠言二:按摩胸部能預防乳腺癌
真相:按摩防癌無科學依據,盲目操作反存風險
●專家解讀:
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按摩可以預防乳腺癌。乳房由嬌嫩的腺體和脂肪組成,不當按摩可能導致組織損傷、紅腫疼痛。
如果本身存在未知的惡性結節,暴力按壓甚至有增加擴散風險的潛在可能。
●核心建議:
省下按摩的錢,去做一次正規檢查。預防乳腺癌的關鍵在于定期乳腺超聲或鉬靶檢查、控制體重、戒煙限酒、保持好心情。
謠言三:喝紅糖水能治痛經
真相:紅糖水不治痛經,只能提供熱量和心理安慰
●專家解讀:
紅糖水治痛經?其實跟喝熱水效果差不多!紅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它能提供能量,但并無任何緩解痛經的特殊藥理成分。
原發性痛經與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分泌過多有關,可通過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解;繼發性痛經多由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引起,需對癥治療。
●核心建議:
痛經別硬扛,科學止痛是正道。若疼痛劇烈,務必就醫排查病因。
謠言四:“姨媽期”不能洗澡洗頭
真相:經期更要講衛生,不能盆浴,但淋浴洗頭沒問題
●專家解讀:
古代因保暖和清潔條件差,才有了“經期不洗”的舊俗,F代家庭有熱水、吹風機,完全不必遵循陋習。
經期女性處于易感狀態,保持清潔反而能預防感染。需要避免的是盆浴和泡澡,以防臟水逆行引發感染。
●核心建議:
放心洗,只需注意用溫水、洗后及時擦干身體、吹干頭發,避免著涼即可。
謠言五:白帶發黃就是得了婦科病
真相:白帶顏色會變化,單純發黃≠有。
●專家解讀:
白帶的性狀和顏色受月經周期、飲水量影響。在排卵期或飲水少時,白帶可能微微發黃、變稠,只要沒有異味、不痛不癢,就屬于正常生理現象。
真正的警報是:豆腐渣樣(疑為霉菌性)、魚腥味(疑為細菌性)、黃綠色膿狀(疑為滴蟲性),或伴有瘙癢、灼痛。
●核心建議:
先看有無“異味、瘙癢、異常性狀”這三大件。沒有就別焦慮,有了就去看醫生做白帶常規檢查。
謠言六:HPV陽性等于宮頸癌
真相:HPV陽性很常見,是病毒感染,≠宮頸癌
●專家解讀:
HPV感染極其普遍,80%以上的女性一生中都會感染一次。但絕大多數感染會在1-2年內被自身免疫系統自動清除。
只有持續感染(超過14個月)高危型HPV(如16、18型),且未及時干預,才可能在10-20年內發展為宮頸癌。
●核心建議:
查出陽性別恐慌!這只是提醒你需要更關注宮頸健康。關鍵是看TCT結果,并遵醫囑定期復查。接種HPV疫苗+定期篩查,是預防宮頸癌的雙重保障。
謠言七:流產后要坐小月子
真相:無需嚴格“坐月子”,但需要“科學休養”
●專家解讀:
現代醫學認為,流產后絕對臥床是錯誤的,反而可能增加血栓風險。但流產對身心是一次創傷,需要充分休息。
“小月子”的核心不是“不能下床、不能刷牙”,而是:休息2~3周(可正;顒樱苊庵伢w力勞動),補充營養(優質蛋白、維生素),預防感染(1個月內禁盆浴和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
●核心建議:
倡導科學休養,適當休息、合理進補,同時關注心理健康。
婦科專家提醒:
牢記3點,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1.警惕“神奇”偏方
對所有宣稱“根治”“祖傳秘方”“一招見效”的所謂“偏方”,都要保持警惕、多打問號。
2.信任“黃金標準”篩查
防乳腺癌信鉬靶/B超,防宮頸癌信HPV/TCT,這是經過驗證的科學手段。
3.讓醫生成為健康“主心骨”
任何身體的不適和疑慮,專業醫生的診斷永遠比網絡謠言和親友經驗更可靠。
最后,婦科健康關乎生命質量,請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切勿被謠言所左右。分享這篇文章,讓你關心的她不再被誤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