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化名)今年4歲,從三個月前開始咳嗽,起初只是偶爾幾聲,媽媽以為只是普通感冒,沒太在意。沒想到這咳嗽就像“賴”在了孩子身上,每天早晚咳得特別厲害,有時候咳得小臉通紅,還帶著痰聲。一家人試了各種止咳糖漿、偏方,甚至跑了四五家醫院,醫生的診斷從“感冒”到“過敏性咳嗽”不一而足,藥吃了一大堆,咳嗽卻依然如影隨形。
“像小明這樣的情況,在兒科門診中并不少見。當孩子咳嗽超過4周,醫學上就稱為慢性咳嗽。而其中一種常見卻容易被忽視的原因,就是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濟南婦幼保健院(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一區科主任樊青說。
據介紹,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在慢性咳嗽患兒中占比高達30%-40%。簡單來說,就是支氣管被細菌“賴”上了,這些“不速之客”在孩子的氣道里安家落戶,導致支氣管黏膜持續發炎,產生大量黏液,孩子就會通過咳嗽來試圖清除這些分泌物。
這種疾病有幾個典型特征,家長可以留心觀察:濕性咳嗽:咳嗽聲音帶有“呼嚕呼嚕”的痰音,不像過敏性咳嗽那樣的干咳。持續時間長:通常超過4周。晨起咳嗽加重:經過一夜平躺,分泌物在氣道積聚,早上起床時咳嗽會特別明顯。無全身癥狀:孩子一般不發燒,精神狀態和食欲大多正常,玩耍學習不受太大影響。抗生素有效:使用合適的抗生素后,咳嗽通常在2-4周內明顯改善。
正因為孩子“看起來不像生病”,遷延性細菌性支氣管炎常常被誤認為是普通感冒后咳嗽,或者被誤診為過敏性咳嗽、咳嗽變異性哮喘等。
樊青提醒,近期有呼吸道感染史(感冒、支氣管炎等)、處于被動吸煙環境、有胃食管反流、存在氣道結構異常(如氣管軟化)、免疫功能較弱的孩子更容易中招。
如果醫生懷疑PBB,可能會建議進行一些檢查。比如,胸部X線,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肺功能檢查,適合能夠配合的年齡較大兒童;支氣管肺泡灌洗,這是診斷的“金標準”,通過氣管鏡獲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進行培養,明確病原菌;試驗性治療,在沒有條件進行復雜檢查時,醫生可能會建議先進行2-4周的抗生素治療,如果咳嗽明顯好轉,反過來支持診斷。
在治療方面,核心是足療程的抗生素治療,抗生素要用對、用夠。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類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當然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能盲目濫用抗生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