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戶外玩耍后,如果皮膚出現條索狀紅斑、水皰并哭鬧喊疼,家長需要警惕一個常見的“隱形威脅”——隱翅蟲。
近日,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皮膚科接診了一些因接觸隱翅蟲導致皮炎的患兒。專家特別提醒廣大家長,遇到隱翅蟲落在孩子皮膚上,千萬別拍打!下面為大家詳細解析科學防護的全套要點。
專家提醒,隱翅蟲皮炎并非由蟲子“叮咬”所致,而是由于隱翅蟲體液中的強酸性毒素接觸皮膚引起的急性炎癥。該病多發(fā)于夏秋季,隱翅蟲具有明顯的趨光性,常在下雨后的夜晚飛入室內。
皮膚科主任史傳奎提醒廣大家長:“隱翅蟲本身不咬人,但拍打、碾壓蟲體是導致皮炎的罪魁禍首。預防的關鍵在于‘避免接觸’,尤其要教育孩子正確應對。”
為幫助孩子們遠離隱翅蟲皮炎的困擾,史主任提出以下四點核心預防建議:
環(huán)境阻隔,打造“無蟲”安全區(qū)
●安裝紗窗紗門是首要措施。確保家中,尤其是兒童房的紗窗嚴密無破損。傍晚時分,應及時關閉門窗,減少隱翅蟲因趨光而飛入室內的機會。
●管理室內光源。睡前可關閉臥室大燈,使用小夜燈。有條件的家庭可將走廊、陽臺的燈光更換為隱翅蟲不敏感的黃色光源(鈉燈或LED黃光燈)。
●睡前仔細檢查。家長應在孩子入睡前,仔細檢查床鋪、枕頭、蚊帳內外,確保無蟲體隱匿。
教育先行,教會孩子“正確一招”
●切勿拍打!這是最需要向孩子強調的一點。家長可以通過形象的故事告訴孩子:“小蟲身上有‘壞水水’,打碎了會讓皮膚疼。”
●學會“驅趕法”。教育孩子,如果發(fā)現隱翅蟲落在皮膚上,正確的做法是:輕輕吹一口氣將它吹走,或用紙張、扇子等物品輕輕撥落。 只要蟲體完整,就不會造成傷害。
戶外活動,做好個人防護
●傍晚在公園、草地等地方玩耍時,盡量為孩子穿著淺色、寬松的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
●可在暴露的皮膚上涂抹驅蚊液,對隱翅蟲也有一定的驅避作用。使用時請選擇合規(guī)產品,并遵循說明書上的年齡注意事項。
緊急處理,牢記“一洗二醫(yī)”
●立即清洗:若不慎拍死隱翅蟲,應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或肥皂水沖洗接觸部位,以稀釋毒素。
●及時就醫(yī):一旦皮膚出現線狀、片狀的紅斑、水皰或膿皰,并伴有灼痛、瘙癢感,應立即帶孩子到正規(guī)醫(yī)院皮膚科就診,切勿自行涂抹藥膏,以免加重病情。
隱翅蟲皮炎可防可控,無需過度恐慌。通過加強環(huán)境防護、普及科學知識,完全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讓我們共同攜手,為孩子們構筑一道堅實的健康防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