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金秋即至,各類呼吸道傳染病即將進入高發期。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zytial virus,RSV)需格外警惕,它是引起5歲以下兒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病原體之一,尤其對6個月以內幼兒,以及患有基礎疾。ɡ缰夤芊伟l育不良、先天性心臟病等)的兒童而言,感染后病情進展快,更易發展為肺炎,甚至重癥肺炎、多個臟器受累,影響孩子近期及遠期健康。
作為“寶寶”的家長,我們該如何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專家給出這份“護娃”指南請收好。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一種單鏈RNA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分為A、B兩個亞型,又可進一步分為59個基因型,不同年份流行的優勢亞型及基因型不同。RSV具有明顯的季節流行性,我國北方主要以冬、春季流行為主(10月至次年3月,高峰在11-12月),南方地區則在冬季或潮濕雨季出現感染高峰。
95%的嬰幼兒2歲前感染過1次或2次RSV,感染后身體會產生抗體,并持續一段時間,臨床癥狀會隨感染次數增多而減輕。RSV感染后不能獲得持久免疫力,兒童期及成年后仍會再次感染RSV。
RSV主要通過咳嗽、飛沫、氣溶膠、密切接觸等方式引起傳播,很容易在托幼機構、家庭等場所引起聚集性疫情。
感染后會出現哪些癥狀?
①RSV感染后的癥狀因年齡而異:
●小于2歲嬰幼兒,特別是6個月齡內嬰兒,主要表現為毛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病初2-4d表現為發熱、鼻塞、流涕,隨后很快出現咳嗽、喘息、氣促等下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的癥狀。嚴重時可出現發紺、鼻翼扇動、胸壁吸氣性凹陷、心動過速、脫水等。
●2歲及以上幼兒和兒童多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如鼻塞、流涕、咳嗽和聲音嘶啞,可有發熱;嚴重時可出現支氣管炎、肺炎。
②RSV感染后也可出現呼吸道外并發癥,如飲食差、嘔吐、腹瀉等,嚴重時可合并心肌炎、心律失常、驚厥、腦炎、肝損害等。
哪些“寶寶”需要特別關注
①有以下情況的兒童,RSV感染后更易出現支氣管、肺炎
●男性
●嬰幼兒: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
●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
●有兄弟姐妹、母親吸煙、特應性皮炎史、非母乳喂養和居住環境擁擠等情況
②有以下情況的兒童,RSV感染后易發展為重癥和危重癥
●早產兒(≤32周),低出生體重兒,具有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慢性肺疾病、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先天性心臟病、囊性纖維化、神經肌肉疾病等潛在基礎疾病的兒童和免疫功能不全的兒童(如原發性免疫缺陷病、移植患兒和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
“寶寶”何時需要就醫
①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應及時就醫:
●精神狀態差、嗜睡或煩躁不安
●喂養困難或尿量減少
●呼吸急促、鼻翼煽動、口唇發紺或胸壁吸氣性凹陷
●心動過速
●高熱持續不退
②有高危因素的嬰幼兒,如早產兒(≤32周)、有基礎疾病者,一旦出現呼吸道癥狀,應及早就醫。
如何防治
目前國內尚無用于預防RSV感染的疫苗。對于RSV感染的預防,重在日常防護與被動免疫相結合。
① 日常防護:
●流行季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場所。
●戴口罩;勤洗手;居家常通風。
●提倡母乳喂養,合理添加輔食;營養均衡。
② 被動免疫—尼塞韋單抗注射液:
●是一種預防RSV感染的單克隆抗體。
●接種人群:即將進入或出生在第一個RSV流行季的新生兒和嬰兒。
●接種時機:在RSV感染流行季前或流行季內接種。
●保護時長:至少5個月,有研究顯示可長達11個月。
RSV感染后無特效治療藥物,主要為對癥支持治療。輕癥患兒可在家護理,如給寶寶少量多次喂水;均衡營養,保證睡眠;合理應用退熱藥物(2月齡及以上可用對乙酰氨基酚✨,6月齡及以上可用布洛芬✨);存在鼻塞時,可應用生理海水噴鼻,保持氣道通常等。
如“寶寶”出現上述“就醫”表現,及時醫院就診。可以進行經皮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吸氧、補液、鼻胃管喂養、干擾素霧化吸入等,危重患者需進行多臟器支持治療。絕大多數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能夠完全康復,不遺留后遺癥,但部分患兒日后會繼發氣道高反應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