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山東財經大學主辦的“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2025)暨《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5)》發布會”成功舉辦。會議以“高水平智庫研究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匯聚來自中央部委、山東省直機關、全國高校及研究機構的200余位專家學者,共話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中央財經大學校長馬海濤,山東省委原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省人大財經委員會原主任委員陳迪桂,山東省政府參事、山東社科院原院長張述存,山東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辦)副主任王厚柱,山東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趙昌軍,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張中英,山東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王艷莉,山東省委宣傳部理論二處處長、一級調研員王超業,山東省委決策咨詢辦公室主任韓云勇,山東省社科聯秘書長閻亞男,我校校長洪俊杰、校黨委副書記謝申祥、副校長張紅霞、學術副校長吳德勝出席會議。開幕式由謝申祥主持。
王厚柱在致辭中表示,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之際,山東財經大學主動發揮智庫作用,聚焦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舉辦研討并發布報告,展現了學校服務山東發展的責任擔當和戰略使命。他指出,“十五五”是山東建設現代化強省的關鍵時期,期待專家學者凝聚發展合力,持續建言獻策。
洪俊杰在致辭中回顧了學校1948年建校以來的發展歷程與辦學成就,重點介紹了2024年組建的“中國經濟研究院”的相關情況,從研究方向、平臺建設、合作交流與成果轉化四個方面展示了研究院的建設成效。他表示,學校將持續強化智庫智囊功能,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吳德勝主持《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5)》發布會。中國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林對報告進行了解讀。報告系統構建了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全面評估了“十四五”以來山東經濟發展的成效,并從數智賦能、綠色轉型、開放協調、海洋經濟等維度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主旨報告環節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張紅霞主持。馬海濤在“錨定國家戰略需求,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發言中,強調了新型智庫建設必須緊密對接國家戰略,以科學決策咨詢為根本使命,為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陳迪桂以“以追趕跨越的堅韌和勇毅,奮力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為題,闡釋了山東必須以奮進者姿態,在推動北方經濟振興中擔當關鍵角色;張中英在“以投資新邏輯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發言中,深刻論述了必須推動投資從規模擴張向質效提升轉變,以科技創新、綠色低碳等新投向激活內生增長動力;張述存在“推動ESG體系建設 助力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中,指出構建ESG體系是山東實現綠色轉型、提升長期競爭力的內在需要與制度保障。
洪俊杰聚焦“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山東實踐”展開論述。基于牽頭主編首批馬工程重點教材《中國開放型經濟學》的研究體會,他指出,山東在鄉村振興、國資國企改革、經略海洋等方面的豐富實踐,正是孕育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源頭活水,學界應著力從山東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案例中提煉中國式現代化的普適性規律,為形成中國學派的經濟學話語體系貢獻“山東力量”。
第二階段由科研處處長郭健主持。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維林、中央財經大學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山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劉國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實驗室主任楊軍、山東財經大學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志元,分別圍繞產業體系轉型、高校智庫建設、數字技術賦能智庫、鄉村振興智庫樣本等主題分享觀點,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多維度思路。特別是張志元所作《醴泉鄉村振興綜合體的創新價值:財經類大學智庫建設的樣本》報告,生動解讀了“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鄉村振興項目案例。
下午的分論壇設兩大專題。分論壇一由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石紹賓主持,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徐德順、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孫華臣、山東省金融運行監測中心主任楊光、山東省商務發展研究院院長宋步勇等就“‘十五五’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趨勢、新路徑”相關議題進行建言;分論壇二由山東大學山東發展研究院教授李少星主持,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李會明、濟南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原雪梅、山東省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裴云峰、山東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張玉澤等圍繞“高水平智庫建設經驗與展望”展開研討。
本次會議融合政企學研多方資源,搭建了學術交流和溝通實踐的高端平臺,展現了多方協同、智慧共創的良好局面和深遠前景,為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動能和智慧力量。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