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購買了一款化妝品,使用幾天后臉部發紅、長疹子。銷售店家稱這是“毒素排出”,讓她繼續使用。一周以后,王女士的臉部過敏嚴重,就醫后被診斷為化妝品接觸性皮炎,需對癥治療才能恢復。
隨著化妝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各種功效的化妝品越來越豐富,逐步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之一。然而在化妝品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有的商家為了售賣化妝品,在產品引發不良反應后,以“排毒”為借口繼續誘導消費者使用,導致皮膚問題加重,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化妝品“排毒”的真面目,以及如何正確應對。
一、使用化妝品后出現皮膚不適,真的是在“排毒”嗎?
當消費者換用新的化妝品后出現皮膚問題時,部分不良商家會聲稱:“這是皮膚在排毒,繼續用用就會好”“反應越強烈,說明毒素排得越干凈”等等。事實上,皮膚根本就不需要排毒。皮膚紅腫、脫皮、爆痘等表現,不是皮膚在“排毒”,而是皮膚因使用化妝品出現了過敏或刺激反應,屬于化妝品不良反應,若繼續使用只會加重傷害,甚至導致永久性損傷。
二、什么是化妝品不良反應?
化妝品不良反應是指正常使用化妝品所引起的皮膚及其附屬器官的病變,以及人體局部或者全身性的損害。化妝品不良反應的發生與個人體質、產品成分、使用方法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常見的化妝品不良反應有皮膚紅腫、灼熱、瘙癢、脫皮、色素沉著或脫失等,嚴重的還可能引起肝腎系統損害。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停用相關化妝品,并及時就醫,配合醫務人員進行化妝品不良反應信息的收集與報告,切勿相信“排毒”說法。
三、如何避免化妝品不良反應的發生?
1.選擇正規銷售渠道與產品
查看化妝品經營者的經營資質及化妝品的注冊備案信息,避免使用“三無”產品(無生產廠家、無成分表、無注冊備案編號)。
2.警惕“速效”宣傳
真正安全的化妝品不會立竿見影,宣稱“3天美白”“7天祛斑”的產品很可能含有違禁成分。
3.使用前進行皮膚測試
在購買前取少量產品,涂抹在耳后、手腕內側或手臂內側等皮膚,觀察是否出現紅腫、瘙癢、刺痛等反應。
溫馨提示:皮膚排毒是騙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