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招股書過期當日,休閑食品飲料連鎖零售龍頭湖南鳴鳴很忙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鳴鳴很忙”)火速啟動二次遞表。今年4月28日,其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從2017年晏周在湖南長沙創辦“零食很忙”開始,這家最初只有一家不足40平米小店的企業,用了不到八年時間,憑借加盟、合并、擴張等方式持續發力,成為年度GMV達555億元的細分行業龍頭。
快速成長背后,零食很忙的業績潛藏著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盡管公司體量可觀,但微薄的利潤率很難通過門店的后續擴張得到解決。而這個問題,又勢必會被嚴苛審慎的資本市場捕捉并放大。

半年新增2389家店
公開信息顯示,鳴鳴很忙擁有“零食很忙”和“趙一鳴零食”兩個品牌,其中,零食很忙由晏周于2017年3月在湖南長沙創立,趙一鳴零食由趙定于2019年1月在江西宜春創立。2023年11月,零食很忙與趙一鳴零食合并為鳴鳴很忙。
“盡管合并后仍保持雙品牌策略,但兩品牌在各個經營管理環節已經深度融合。”鳴鳴很忙在提交的招股書中稱。
根據招股書,今年上半年,鳴鳴很忙GMV實現411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86.9%。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按2024年休閑食品飲料產品GMV計,鳴鳴很忙是中國最大的連鎖零售商;按2024年食品飲料產品GMV計,鳴鳴很忙亦是中國第四大連鎖零售商。
過去幾年里,鳴鳴很忙一路高歌猛進。2022—2024年,鳴鳴很忙的收入由42.86億元增長至393.44億元;經調整凈利潤為0.81億元、2.35億元和9.13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81.24億元,經調整凈利潤10.35億元,已超去年全年。
招股書透露,鳴鳴很忙擁有品類豐富、高頻上新的產品組合。其單店SKU數量一般不少于1800款,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公司單店SKU數量是同等規模商超中休閑食品飲料產品平均SKU數量的2倍。
支撐其高增長的核心邏輯,在于“低價引流+門店擴張”。
鳴鳴很忙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簡化了從生產到終端銷售的環節,絕大部分產品由廠商直供、并通過門店網絡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減少了供應鏈中間環節。同時,公司的采購量大,進而在采購成本上實現規模效應,再通過縮短供應商的賬期,以進一步獲得更具競爭力的采購價格。
由此節省的成本能直接轉化為對消費者的價格讓利。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24年12月31日,相較于線下超市渠道的同品類產品,鳴鳴很忙的平均價格便宜約25%。
加盟模式之下,鳴鳴很忙門店網絡迅速擴張。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門店數量達16783家(含24家自營店,16759家加盟店),相較于2024年末的14394家增加了2389家,粗略計算,日均增加13家。2022年至2024年,公司加盟商數量從994家增長至7241家,到今年上半年末進一步增加至8378家。
公司官網顯示,截至今年9月,鳴鳴很忙的門店數量已超過2萬家。
薄利多銷之路并不好走
即便成為行業巨頭,鳴鳴很忙的薄利多銷之路也并不好走。
根據招股書披露,2022至2024年,鳴鳴很忙毛利率在7.5%—7.6%區間,凈利潤率則從1.7%提升至2.1%。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為9.3%,凈利率為3.1%。這相當于,鳴鳴很忙每實現33元營業收入,對應的凈利潤僅約1元。
從營收構成來看,鳴鳴很忙的收入體系并非“品牌方賺加盟費”的傳統邏輯。招股書披露,鳴鳴很忙超過99.5%的收入來自向加盟店和直營店銷售商品,加盟費及服務收入占比不足0.5%,主要依賴商品差價盈利。
這種模式下,與供應商的議價空間成為關鍵。同時,平衡加盟商利益也是鳴鳴很忙的一大挑戰,為了維持加盟體系穩定,鳴鳴很忙需要在商品價格、供貨服務等方面給予一定支持。
周轉率方面,2025年前6個月,鳴鳴很忙的存貨周轉天數僅11.7天。高周轉率背后是發達的倉儲網絡,招股書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鳴鳴很忙建立了全國性倉儲網絡,基于門店網絡布局了40個倉庫。門店通常在倉庫的300公里范圍內,一般均可實現24小時內及時向門店配送。
2022—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整體倉儲及物流成本分別占總收入的1.5%、1.6%、1.7%、1.7%。
值得一提的是,雖毛利率持續處于較低水平,鳴鳴很忙營銷推廣費用卻有所上升。2024年,公司營銷及推廣費用為1.77億元;今年上半年為1.2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039.9萬元增長199.42%。

“量販零食是薄利模型,規模擴得越大,管理半徑越長,任何一處損耗、物流效率下降、價格帶失衡或促銷強度失控,都可能直接‘吃掉’利潤。”知名商業顧問、企業戰略專家霍虹屹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零售的利潤改良,從來不是靠“再開一萬家”,而是靠“把既有的一萬家做得更好”。加盟生態是否健康,尤其是“帶店率、復投率、續簽率”,這些比“新增店數”更能說明體系質量。
針對相關問題,經濟導報記者向公司方面發送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對方并未予以回復。
發力自有品牌產品
此次IPO募資,鳴鳴很忙將主要用于提升供應鏈、產品開發等能力,爭取坐穩規模第一。
量販零食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已經逐步進入到了洗牌階段。2023年以來,量販零售行業加速整合,頭部品牌通過并購加速市場集中,一些中小品牌因缺乏供應鏈優勢和資本支持被市場所淘汰。
品牌在保持性價比的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質價比,以此在長期競爭中勝出。鳴鳴很忙方面曾公開表示,“零食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已不再只是低價,而是如何做到高質價比”,“更加有品質的商品+更加合理的價格”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鳴鳴很忙選擇發展自有品牌產品。招股書顯示,公司于2025年開始銷售自有品牌產品,例如烏龍茶及牛肉干。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銷售自有品牌產品產生的收入并不重大。公司計劃通過包裝或標簽掃描進一步提升產品溯源能力,并推進“潔凈配料表”等方式,進一步向更優質、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方向發展。
霍虹屹指出,從行業運行邏輯看,量販零食與茶飲、便利店有相似點,但難度更高。茶飲靠單品與較高毛利做縱深,便利店靠近場景與即時性做頻次,量販零食則是“極致性價比+海量SKU+快速上新”,對選址、動銷、補貨、陳列、價格帶管理的精度要求更苛刻。
“‘低價引流+加盟擴張’不是問題,‘只剩低價與擴張’才是問題。當門店總量跨越2萬家,倉配與管理的復雜度不是線性上升,而是幾何級數上升。誰能把復雜度壓回線性,誰就能把毛利率與凈利率的上限再抬一檔。反過來,如果擴張與中后臺能力失配,規模將會反噬利潤,甚至反噬品牌。”霍虹屹表示。
如今的量販零食行業格局剛剛明朗。在經歷過價格混戰、快速擴張和同業兼并之后,量販零食行業未來的競爭,已經從量轉向了質。鳴鳴很忙能否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突圍,其供應鏈升級至關重要。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