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冠心病介入治療三科趙偉主任團隊,運用冠脈內旋磨聯合沖擊波球囊技術,成功為冠狀動脈病變彌漫且重度鈣化患者完成血運重建,順利打通“生命通道”。
冠脈鈣化嚴重,支架進不去
年齡大、基礎病多,怎么辦?
半年前,一陣突如其來的胸悶如巨石壓胸,讓楊大爺(化名)幾乎喘不過氣。這位耄耋老人,已有40余年高血壓病史,曾罹患陳舊性心肌梗死,且長期受腎功能衰竭困擾,每周需接受2次透析維持生命。如今,他又被確診為冠心病,本就脆弱的健康狀況雪上加霜。
然而,治療之路剛啟便遇險阻:由于冠狀動脈嚴重鈣化,支架無法植入;加之高齡及多種基礎疾病并存,手術風險極高,當地醫院評估后無奈表示“治療難度太大”,難以開展有效干預。眼見楊大爺被持續的胸悶憋喘折磨得日漸消瘦、痛苦不堪,家人抱著最后一線希望,輾轉將他送往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求診。
入院后,趙偉主任為楊大爺安排了全面細致的檢查,其中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結果顯示,右冠狀動脈(RCA),其近中段存在彌漫性鈣化狹窄80%~90%。
經過嚴謹研判后,趙偉主任認為,盡快介入治療恢復管腔迫在眉睫。因存在“緊箍咒”似的環形鈣化,必須“斷環”方能將支架有效面積擴大,從而最大限度改善血管情況。然而鈣化就是血管壁內的“石頭”,不僅嚴重影響球囊、支架等介入治療器械的通過,還可能導致支架脫落、變形、貼壁不良,導絲斷裂,甚至出現冠脈夾層、穿孔、破裂、無復流等風險。
冠脈鈣化“堅冰”難破?
冠心病介入專家“組合拳”開路
面對楊大爺棘手的病情,趙偉主任帶領冠心病介入團隊進行了深入的術前評估與討論,決定為其實施經皮冠狀動脈腔內血管成形術(PTCA)。
術中,針對嚴重的冠狀動脈鈣化病變,一系列精密醫療技術輪番發力:冠脈內旋磨術率先登場,這柄搭載高速旋轉鉆石磨頭的“精密金剛鉆”,精細磨除血管腔內的堅硬鈣化斑塊,為后續治療掃清障礙;緊接著,沖擊波球囊技術接力上陣,球囊內釋放的脈沖式沖擊波,能精準震裂血管中膜的深層鈣化環,巧妙修飾鈣化病變卻最大程度保護柔軟的血管組織;最后,支架順利植入,為這條經過精密預處理的生命通道,筑起了持久而穩固的支撐屏障。
最終,趙偉主任團隊精準施治,以冠脈內旋磨術與沖擊波球囊技術剛柔并濟的“組合拳”,成功瓦解鈣化“堅冰”,實現血運重建。影像屏上,曾經瀕臨閉塞的血管徹底貫通,血流順暢奔涌,重煥生機。
目前,楊大爺憋喘等癥狀顯著改善,術后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
趙偉主任指出,冠脈嚴重鈣化是介入治療的核心難點,它使血管變硬、彈性減弱,常導致器械無法通過或擴張不全,是介入醫生最常遇到的“攔路虎”。
“我們采用的冠脈內旋磨聯合沖擊波球囊技術,正是為了破解這一困境。它通過‘磨’與‘震’的組合,徹底改造鈣化血管的內部環境,確保支架順利植入和擴張。其直接獲益是——更優的即刻手術效果,更低的遠期再狹窄和并發癥發生率,以及讓以往被視為‘無法介入’或‘高風險’的復雜病例,也有希望通過微創手術重獲‘心’生。”趙偉主任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