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浙江金科湯姆貓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300459.SZ,下稱“湯姆貓”)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97億元,同比下降19.77%;歸母凈利潤為-4393.98萬元,同比大幅下降152.61%。其中,第三季度,公司營收為2.34億元,同比下降20.06%,歸母凈利潤為-1361.29萬元,同比下降234.06%。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湯姆貓連續多個季度出現業績下滑甚至虧損,與其七八年前憑借著“會說話的湯姆貓和朋友們”(Talking Tom and Friends)系列產品躋身全球頂級手游發行商之列的輝煌時期,形成了強烈反差。
昔日憑借現象級IP享譽世界的湯姆貓,如今正面臨核心業務增長乏力、IP規;儸F受阻、AI轉型前景未明等多重困境。站在傳統業務萎縮與新興業務未穩的十字路口,這只“會說話的湯姆貓”,會淪為時代的眼淚嗎?

湯姆貓的前世今生
湯姆貓的輝煌始于2010年。彼時,由外商獨資的全球性公司Outfit7在成立僅一年后,便推出了“會說話的湯姆貓和朋友們”IP系列移動應用。憑借創新的“觸摸互動+語音模仿”核心玩法、萌趣的卡通形象設計,以及精準的多語言本地化策略,該系列應用迅速引爆全球市場,湯姆貓也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早期現象級的休閑娛樂IP。
2017年,浙江金科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科文化”)直接及間接收購了Outfit7公司71.4%股權,并于2018年3月進一步收購剩余28.6%股權,實現100%控股,一舉拿下“會說話的湯姆貓和朋友們”這一全球現象級IP。2018年,受益于Outfit7并表,金科文化營業總收入躍升至27.25億元,同比增長超100%。截至2018年末,“會說話的湯姆貓家族”系列移動應用全球累計下載量超過95億次,月活躍用戶數(MAU)穩定在3.5億人次以上,日活躍用戶數(DAU)達5613萬人次。
然而,自2019年起,在公司主動剝離傳統化工業務、全面轉向IP運營的戰略調整期,疊加核心游戲產品迭代放緩與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因素影響,金科文化營收進入下行通道。
2019年,公司營收同比大幅下滑32.83%,降至18.31億元。2020年,得益于用戶線上娛樂需求增長,以及與字節跳動穿山甲廣告聯盟深度合作帶來的變現效率提升,公司營收跌幅顯著收窄至1.28%,錄得18.07億元。至2021年,公司營收企穩回升至19.41億元,同比增長7.43%。為徹底明確公司主業與品牌形象,金科文化于同年正式更名為“浙江金科湯姆貓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此后三年,湯姆貓營收持續承壓。根據公司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6.33億元、13.48億元和11.43億元,年均降幅超15%。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6.97億元,同比下降19.77%,不足2018年峰值的四分之一。
在發布2025年三季度財報后,10月27日,湯姆貓股價收于4.51元,下跌1.74%。此后,至10月30日,湯姆貓迎來了連續的股價下跌,累計跌幅達1.99%,最低觸及4.42元。
難商業化的IP
在全球范圍內,“湯姆貓家族”IP的影響力依然強大。截至2025年6月,其系列應用全球累計下載量已超250億次,月活躍用戶達4.7億,動畫作品全球播放量突破1100億次,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然而,湯姆貓可觀的全球流量,卻并未有效轉化為商業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湯姆貓的IP變現模式高度單一。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主營業務中,廣告收入占比高達72.41%,游戲發行僅占10.7%,新商業服務(如線下樂園、授權)合計不足14%。這種“重廣告、輕內購、弱衍生”的結構,在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消退后,變得異常脆弱。相比之下,三七互娛(002555.SZ)2025年前三季度凈利潤達23.45億元,巨人網絡(002558.SZ)同期凈利潤達14.17億元,它們的成功在于通過《斗羅大陸》《黑神話:悟空》等重度游戲實現高ARPU值的內購收入,構建了更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湯姆貓的IP雖擁有250億次累計下載量,但用戶多為“一次性體驗者”,缺乏深度付費轉化能力。
事實上,作為首批享受到IP紅利的公司之一,湯姆貓并非沒有意識到IP的重要性,反而一直將“湯姆貓”IP的深度運營和泛娛樂化拓展作為戰略重點。從線上游戲、動畫內容制作,到嘗試線下主題樂園、IP授權衍生品等,湯姆貓在IP商業化道路上的探索從未停歇。然而,與國內外成功的同類型IP運營商相比,其商業化深度和廣度均存在顯著差距。

“湯姆貓未充分挖掘IP的商業化潛力。”國際注冊創新管理師、鹿客島科技創始人兼CEO盧克林認為,湯姆貓最亟待補齊的短板是產品創新與渠道聯動!皽坟埖腎P衍生品業務仍以傳統靜態玩具為主,未像競品那樣實現技術升級!北R克林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游戲和動畫產業雖然有一定影響力,但產品端未能及時推出與內容熱度匹配的衍生品,導致IP熱度無法轉化為銷量。”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同樣認為,湯姆貓IP商業化協同的明顯缺口,在于產品端創新乏力,以及與渠道端存在高度割裂。郭濤建議,湯姆貓的IP商業化落地,需建立“內容上線即衍生品上市”的敏捷響應機制,同步通過私域流量池強化用戶生命周期管理,填補協同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湯姆貓的IP形象雖具親和力,但其核心產品仍停留在“語音模仿”“點擊互動”等初級階段,缺乏情感陪伴、持續成長、個性化交互等現代用戶期待的深度體驗。反觀擁有“喜羊羊與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IP的奧飛娛樂和擁有“魔法星”“飛飛兔”IP的實豐文化,早已開始布局多模態交互、情緒識別、長期記憶等AI功能,將玩具從“被動響應”升級為“主動陪伴”。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盤,湯姆貓的總市值為163.1億元,遠低于行業平均的217.7億元,凈利潤為-4394萬元,遠低于行業平均的5.798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毛利率為87.67%,遠高于行業平均的57.89%。
極高的毛利率印證了湯姆貓輕資產模式的歷史優勢,但負的凈利潤和低迷的市值,則是其當下陷入增長困境的真實寫照。當支撐高毛利的經典產品業績增長已然乏力,如何將虛高的毛利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可持續的凈利潤,是湯姆貓價值能否獲得重估的關鍵。
“AI+IP+Agent”戰略成新希望
面對傳統主營業務的增長瓶頸,湯姆貓將破局的希望押注于“AI+IP+智能代理(Agent)”戰略,但其轉型之路成效待考。
2022年,湯姆貓設立子公司上海金科湯姆貓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切入腦機接口領域并申請多項專利。然而,該公司成立三年以來,至今仍未推出成熟的商業化產品,前沿技術的落地前景尚不明朗。
更具象的AI產品嘗試出現在2024年底。彼時,公司推出首代“湯姆貓AI情感陪伴機器人”,并宣稱已訓練出專屬的“湯姆貓情感陪伴垂直模型”,并上線抖音、京東、天貓、拼多多、小紅書等主流線上平臺和Z.Pilot黑科技體驗店、萬象城等線下商業綜合體及科技潮玩連鎖店。據公司披露,2025年3月至5月,該產品在抖音、京東、天貓的GMV環比增幅顯著,分別達到137%、96%和163%,顯示出一定的市場熱度。然而,該業務目前收入嚴重依賴硬件銷售,尚未建立起可持續的服務訂閱或內容付費模式,其利潤空間正受到供應鏈成本與市場推廣費用的雙重擠壓。

今年6月,湯姆貓在機構調研中透露,已對宇樹科技的機器狗產品進行了前期研究和二次開發,目前已實現該產品與湯姆貓AI機器人的語音控制功能的協同,旨在拓展居家與養老陪伴場景。但此項目仍處于研發測試階段,尚未獲得穩定訂單或產生實質性收入。
盡管商業化成果有限,湯姆貓在研發上的投入卻未因業績壓力而松懈。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6.97億元,研發投入占比約18.25%,雖較去年同期下降9.61%,但受營收下降的影響,研發投入占比反而上升了2.05個百分點。
“手游起家的高管團隊習慣短期的版本迭代,若用同樣節奏去追三年才能落地的硬件和AI賽道,必然形成‘風口來了我來了,風口走了我撤退’的短期化戰略!鄙綎|隆湶律師事務所主任、高級合伙人李富民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在AI業務研發方面,湯姆貓選擇多點開花不是壞事,但需要注意研發要堅持長期主義!罢嬲墓拯c要看它能否把IP情緒價值轉化為數據飛輪:讓用戶愿意為了‘湯姆貓’這個角色而不是‘機器人’這個品類買單,否則只是蹭了AI概念的兒童故事機。”李富民如是說。
值得玩味的是,在沒有基本面明顯改善的情況下,湯姆貓股價在連續4日下跌之后,于10月31日迎來了大幅反彈。當日收盤報4.64元,漲幅達4.98%,成交額達9.77億元,主力凈流入9826萬元。
市場普遍認為,此次異動主要受政策預期驅動。10月2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將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全方位賦能千行百業。受此利好提振,10月31日,A股AI相關板塊整體走強。作為Wind概念板塊中明確標注“AI陪伴”“多模態模型”“虛擬人”“AI應用”的標的,湯姆貓成為資金在板塊輪動中的短期聚焦對象。有市場人士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盡管湯姆貓的AI機器人產品尚未實現規模化盈利,但其IP屬性與AI概念的強綁定,或使其極易成為游資青睞的標的。
無論是對IP的深度運營,還是對AI業務落地的探索,湯姆貓需要的,并非追逐轉瞬即逝的風口,而是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深耕與重建。它必須證明自己不僅“會說話”,更能在新時代“說對話”。否則,高研發投入與低效商業轉化之間的失衡,將不斷消耗其IP的剩余價值,最終使其淪為一滴令人惋惜的時代眼淚。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瀟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