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團隊及內鏡診療中心團隊在張運貴主任醫師、張樹民副主任醫師的帶領下,憑借精湛的內鏡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成功應用內鏡下金屬夾夾閉術,救治了一位病情極其危重、罕見的十二指腸水平段憩室活動性大出血并已出現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該病例的成功救治,標志著醫院在復雜消化道出血的內鏡診療領域達到了新的高度,展現了多學科協作應對急危重癥的強大實力。
罕見部位大出血,患者命懸一線
該患者因暈厥、腹痛、便血1天入院,入院前患者已于外院排鮮血便1000余毫升,經內科保守治療病情未見好轉,多方打聽轉來濟南市四院。當晚22:00左右患者突發嘔吐鮮血,量約600ml,含血凝塊,同時伴便鮮血,量約300毫升,患者意識漸模糊,血壓由入院時的100/65mmHg迅速降至60/30mmHg,生命體征極不平穩,情況萬分危急。消化內科孫禮國副主任醫師迅速判斷患者為危險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必須立即行急診內鏡檢查以明確出血部位并實施止血。
精準鎖定“隱藏”的出血元兇
十二指腸水平段位置深、解剖結構特殊,是內鏡檢查的相對“盲區”和難點區域。而憩室出血,尤其是活動性動脈性出血,因其出血點隱匿、周圍組織脆弱,處理起來尤為棘手,傳統的內鏡下注射或電凝等方法效果有限且穿孔風險高。孫禮國副主任醫師憑借其嫻熟的內鏡操控技巧和冷靜的判斷力,在迅速通過胃、十二指腸球部后,耐心細致地進入并探查深部的十二指腸水平段,最終在一個憩室腔內精準地發現了搏動性出血點——這正是導致患者休克的“罪魁禍首”。
巧用金屬夾力挽狂瀾
面對如此復雜且高危的出血點,孫禮國副主任醫師臨危不亂,果斷決策,決定采用內鏡下金屬夾夾閉術。在視野受限、操作空間狹小、且伴有持續出血的挑戰下,他沉穩操作內鏡,精準地將數枚金屬夾對準出血血管及周圍組織,成功實施了夾閉。頃刻間,活動性出血被完全止住,患者的生命通道被成功打通。整個操作過程干凈利落,展現了術者高超的內鏡治療水平。
術后,在ICU、輸血科等多科室的密切協作與支持下,患者生命體征逐漸趨于平穩,休克得以糾正,血紅蛋白穩步回升,最終轉危為安,目前康復情況良好。
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及內鏡診療中心始終致力于消化道疾病診療技術的探索與提升,尤其在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內痔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及各種復雜性消化道出血的內鏡診治方面形成了鮮明的技術特色。此次成功救治,再次彰顯了醫院作為三級甲等醫院在應對急危重癥和疑難雜癥方面的綜合救治能力與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