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上經常有家長因孩子頻繁眨眼、翻白眼、擠眉弄眼、點頭、聳肩等癥狀來就診,濟南市兒童醫院專家提醒,除了要考慮過敏、感染等因素外,也要警惕兒童抽動障礙。部分兒童在開學前后因為精神壓力大,上述抽動癥狀會加重或反復,嚴重的影響兒童日常生活或對兒童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那到底什么是抽動障礙呢?
圖片抽動障礙是一種起病于兒童時期、以抽動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尚缺乏特異性診斷指標,依據患兒抽動癥狀及相關伴隨精神行為表現進行診斷。表現出的癥狀常常是一些反復性的奇怪動作,孩子不是自己刻意為之。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如眨眼、噘嘴、皺鼻、搖頭、聳肩、甩手、舉臂、踢腿、收腹、肢體扭動、吸鼻、清嗓、尖叫、犬吠、穢語等,癥狀的頻率和強度具有波動性特征,新的抽動癥狀可以代替舊的抽動癥狀,或在原有癥狀基礎上又出現新的抽動癥狀。
抽動障礙的發病原因是什么?
抽動障礙的發病機推測是由于基因遺傳、神經生化代謝異常、社會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在發育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結果,但是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但是比較明確的是緊張、焦慮、生氣、驚嚇、興奮、疲勞、被提醒、伴發感染、感冒發熱等因素會加重抽動癥狀。放松、注意力集中、情緒穩定等因素可減輕抽動癥狀。
抽動障礙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圖片患有抽動障礙的孩子,因其頻繁而不自主的怪異動作,容易被同學朋友嘲笑、被老師訓斥,精神壓力較大,不利于友誼的發展與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出現自卑心理,對立違抗,甚至打架等不良行為;
2.癥狀較嚴重的抽動障礙孩子容易合并注意力不集中。他們會因為頻繁地不自覺出現多部位的小動作與不自主發聲抽動,導致無法集中上課,影響課堂表現;而緊張、焦慮、壓抑的情緒氛圍,又會加重病情,惡性循環,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與日常學習生活。
抽動障礙該如何治療呢?
抽動障礙注重治療的個體化,臨床需要根據孩子癥狀、心理、情緒等綜合考慮。一般來說,輕度抽動障礙患兒以心理疏導為主,密切觀察;中重度抽動障礙患兒則需藥物和心理行為治療并重。藥物治療應有一定的療程,適宜的劑量,不宜過早換藥或停藥,要嚴格遵醫囑,否則很容易出現癥狀反復。
面對抽動障礙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做呢?
1.父母應該認識到,抽動障礙是一種慢性病,不可操之過急,需要對孩子有耐心,有愛心,加強親子溝通交流。
2.不提醒孩子,過分關注反而可能強化癥狀,增加孩子的緊張情緒。
3.鼓勵患兒多參加文體活動等放松訓練,避免接觸不良刺激,如打電玩游戲、看驚險恐怖片、吃辛辣食物等。
4.讓孩子科學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清淡飲食,多蔬果,少零食,少甜食,少煎炸,避免辛辣刺激,避免可樂咖啡,避免富含色素及食品添加劑食物等。
5.家長應與學校老師多溝通交流,并通過老師引導同學不要嘲笑或歧視患兒。
6.鼓勵患兒大膽與同學及周圍人交往,增進社會適應能力。
山東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開設有發育行為門診、心理衛生門診著重于0-18歲兒童青少年的心理行為發育、社會和學習問題,如兒童語言發育障礙、精神發育遲滯、孤獨癥、兒童多動癥、抽動障礙、學習障礙、情緒障礙等。如果懷疑孩子得了抽動障礙,父母應盡快帶孩子就醫,及早進行專業評估與干預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