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小李加班編碼是常態,但最近他的右手腕出現了持續的酸脹和刺痛,甚至夜里會被麻醒,嚴重影響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試了休息和熱敷不見好轉后,他來到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康復科求助。
醫生診斷他是“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合并早期腕管綜合征,即鼠標手。結合小李的實際情況,治療師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組合療法”:先針灸松解,再上沖擊波消炎。
治療師在小李的前臂和手腕幾個穴位下針。細細的銀針落下去,只有微微刺感,接著一種酸酸麻麻的“得氣感”彌漫開來,原本僵硬的肌肉像冰雪融化般松弛下來。20分鐘的針灸,目的是通經活絡、放松肌肉,為下一步做準備。
接著,治療師拿出沖擊波治療儀,對準小李手腕的疼痛點。小李感覺皮膚上有一連串快速輕輕的敲擊,略帶酸脹,但能忍受。10分鐘后,治療結束。治療師解釋說,沖擊波可以利用高能量聲波穿透皮膚,像一把“無形的手術刀”,松解深層粘連的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再生。
這個“先松解后修復”的組合拳效果顯著。在接受每周一次、連續三到五周的治療期間,小李嚴格遵守醫囑,并配合拉伸鍛煉。他感到手腕的僵硬感一次比一次減輕,刺痛和麻木感也逐步消失。一個療程結束后,他的手腕活動度基本恢復正常,重拾健康的小李也徹底改掉了之前不良的辦公習慣。
打工人的“老熟人”,手腕的“隱形敵人”
在我們天天敲鍵盤、點鼠標的背后,手腕到底發生了什么?
濟南市第三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一病區主任釗巖介紹,肌腱外面有個保護套叫“腱鞘”,如果手腕反復用力,肌腱和腱鞘不停摩擦,就會“發脾氣”——發炎、腫痛。最常見就是手腕內側(大拇指那一側)疼,動起來有時還會“咔噠”響。
康復科治療師親授:手腕養護實戰技巧
釗巖介紹,“很多上班族來看診,我都會跟他們說,手腕要‘輕拿輕放’。點鼠標、打字不要太用力,手放松了,手腕負擔才會小。”另外,她也提醒各位打工人,移動鼠標的時候,試試用手臂帶動,而不是光靠手腕扭來扭去。讓手腕稍微懸空,力量分散到手臂,這樣也可以保護手腕。
“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定時讓手腕‘下班’休息。我常建議用‘20-20-20’改良法:連續工作20到30分鐘,就停下來20到30秒。轉一轉手腕、伸展一下手指,或者干脆站起來走走,打斷連續勞損的狀態,效果比什么神器都管用!”
預防“鼠標手”和腱鞘炎,真的不難!從改變習慣開始,每天花幾分鐘動動手腕,就能防患于未然。但如果手腕已經持續疼痛或發麻,別拖啦,及時找專業醫生看看吧。健康的手腕是革命的本錢,照顧好它,工作生活才能更輕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