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新蘊能源科技(濱州)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信息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預披露。這意味著,控股方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擬退出該公司。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中國電力”,證券代碼:02380.HK),2004年3月在中國香港注冊成立,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業務已拓展至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天然氣發電、配售電及綜合能源等方面。

預披露信息顯示,新蘊能源科技(濱州)有限公司注冊地位于濱州市無棣縣,成立于2021年9月,注冊資本2億元,法定代表人毛小磊,去年9月由新源蘊能科技開發(北京)有限公司更名而來,當時注冊地從北京通州區變更為濱州市無棣縣。公司經營范圍含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余熱發電關鍵技術研發,余熱余壓余氣利用技術研發,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智能輸配電及控制設備銷售,合同能源管理,電力行業高效節能技術研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新蘊能源科技(濱州)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凈利潤都是0,負債124.04萬元。
這是中國電力擬退出的第二家無棣公司。今年6月,中國電力全資控股公司中電(濱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中電魯北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51%股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進行預披露。根據這次披露,中電(濱州)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電投集團綠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計轉讓中電魯北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51%股權。兩公司分別持股45%、6%。不過,這次擬轉讓并未“如愿”,截至11月9日,中電魯北清潔能源(山東)有限公司股權結構不變。
中國電力近發布的“2025—2027 年度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說明書”顯示,2022年,中國電力附屬公司國家電投集團山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的海上風電場20兆瓦深遠海漂浮式光伏500千瓦實證項目成功發電,成為全球首個深遠海“風光同場” 漂浮式光伏實證項目。作為山東省首個重點支持的風光同場一體化項目,該項目實現了風力及光伏同場發電,并降低了工程造價和運行維護成本。截至2024年末,中國電力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新項目210個,裝機總量約18509.6兆瓦,其中光伏項目155個,裝機總量1265.32萬千瓦。“擬建項目主要分布在山東、廣西、安徽、湖南、貴州、河南等地。”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