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維股份(600742.SH)的一位投資者向《經濟導報》投稿咨詢,對公司至少8億元投資收益的去向提出明確疑惑。
2025年4月26日,富維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完成一汽財務有限公司(下稱“一汽財務”)6.4421%股權的過戶變更手續,該部分股權正式轉讓至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一汽股份”)名下,標志著此次非公開轉讓一汽財務股份的交易已全部交割完成。根據之前交易約定,富維股份已在2024年12月19日、2024年12月24日分別收到一汽財務分紅款和交易對方支付的股權轉讓款共計14.52億元。
經濟導報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富維股份與一汽財務的股權關聯最早始于2010年,此后公司通過多次增資,最終以6.44億元的總成本持有一汽財務6.4421%的股份。若不考慮期間分紅金額及所得稅影響,僅按簡單測算,此次以14.52億元轉讓該部分股權,富維股份獲得的投資收益應不低于8億元。但讓投資者感到困惑的是,翻閱富維股份2024年年報、2025年半年報及三季報,始終未查詢到與該筆大額投資收益相關的任何記載。
公開資料顯示,富維股份成立于1993年,核心業務涵蓋座艙系統、外飾系統、智能視覺、低碳化業務及衍生業務五大板塊,業務鏈條貫穿零部件產品開發、配套供貨至售后服務,可同步跟進整車制造的全流程。股權結構方面,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吉林省亞東國有資本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吉林省國資委,國有企業背景下的財務信息披露更受市場關注。
從經營數據來看,富維股份近年業績表現相對平穩:2023年營收207.66億元、凈利潤7.65億元;2024年營收196.36億元、凈利潤7.49億元;2025年前三季度營收142.73億元、凈利潤6.11億元。僅從這些公開數據判斷,公司營收與凈利潤規模每年基本保持穩定。但該投資者指出,若前述8億元投資收益真實存在,其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將十分顯著,理論上會直接推動每股凈資產與每股收益出現明顯增長,然而財報數據并未體現這一變化。  
經濟導報記者進一步查閱富維股份2024年年報發現,公司合并報表中有三項數據與此次股權轉讓交易存在關聯:長期股權投資變動額為13.25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0.65億元、收回投資收到的現金變動額為16.5億元。這一數據特征表明,富維股份已在2024年底對該筆股權轉讓交易進行了會計處理。但矛盾點在于,2024年底公司披露的投資收益僅為3.83億元,較2023年的2.42億元僅增加1.41億元,與理論測算的8億元收益相差懸殊,數據邏輯難以銜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富維股份相關公開財報中,均未對上述股權轉讓交易的財務影響進行詳細說明。經濟導報記者就此咨詢業內財務人士,得到的專業解讀是:企業在會計處理中,可能會將長期股權投資按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若富維股份對一汽財務的股權采用了此類處理方式,那么該部分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可能已在2023年計入利潤表,這就導致2024年實際出售資產時產生的利潤,大部分已提前在2023年的報表中體現,進而使得2024年投資收益增幅遠低于預期。
為核實這一推測,經濟導報記者嘗試向富維股份求證該筆投資收益的具體確認方式,但截至發稿,公司公開聯系電話處于停機狀態,發送的咨詢郵件也未收到回復。前述提出質疑的投資者同樣表示,其此前向公司反饋疑問時,也未獲得任何回應。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富維股份在信息披露與投資者溝通環節的表現,顯然未達到“盡職盡責”的要求。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趙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