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子宮。
我是女性身體里沉默的守護者,用每月一次的更新堅守崗位;若遇新生命降臨,我便傾盡所有,成為最初的搖籃。
可今天,我想和你進行一次鄭重而溫柔的對話——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離開,你會害怕嗎?
我為什么要走?
3個“不得已”的理由
我不是一個可以輕易舍棄的器官。但在以下情況,醫生可能會建議你與我告別:
1.良性疾。寒斘易兂伞柏摀
每月的經期變為一場持續半月、令人虛弱不堪的“洪災”;巨大的肌瘤壓迫著膀胱,讓你頻繁跑向洗手間;難以言說的下墜感,甚至影響到日常行走。
這背后可能是:
●子宮肌瘤:當它過大或多發,會導致嚴重出血、貧血、壓迫性疼痛。
●子宮腺肌癥:像“扎根”在肌層里的疼痛源,痛經劇烈,藥物難以控制。
●子宮脫垂:隨著年齡或分娩損傷,支撐我的組織松弛,導致下墜感、壓力性尿失禁,影響日;顒。
●異常出血:內分泌失調或內膜病變可能導致出血不止,讓人生活在貧血和虛弱中。
✔醫生說:“當藥物或保守治療無效,切除子宮是為了讓患者從痛苦中解脫,重獲正常生活。”
2.惡性腫瘤:當我的存在危及生命
絕經后突然出現的陰道出血、異常排液,或體檢中發現的內膜增厚、卵巢包塊。
●當子宮本身(子宮內膜、宮頸)或相關器官(卵巢)成為癌細胞的“溫床”,保留子宮意味著為癌癥擴散留下隱患。
✔醫生說:“這是一個艱難但必要的決定,在惡性腫瘤面前,我們的首要且唯一的目標是根治疾病,挽救生命!
3.突發危機:生死關頭的果斷抉擇
分娩后胎盤滯留導致無法控制的產后大出血,或分娩時子宮破裂。在幾分鐘內,血壓持續下降,生命垂危。
●這不是一個可供猶豫的“選項”,而是手術臺上為了“活下去”而必須執行的“搶救令”。
✔醫生說:“此時,切除子宮是阻斷致命性出血的最后手段,目的只有一個:搶救生命!
當我離開之后
困惑與真相,在這里
1.“衰老會加速嗎?”
不會。
決定衰老的關鍵是卵巢,不是子宮。
只要卵巢保留并正常工作,雌激素水平穩定,皮膚狀態、情緒和代謝就不會因此改變。
2.“性生活會受影響嗎?”
子宮切除后,陰道本身結構依然完整(手術通常在陰道頂端閉合,形成“陰道殘端”)。
性生活的快感來自神經、激素、心理與親密關系的交織,并不依賴子宮。
3.“是不是再也不用看婦科了?”
錯!
定期婦科檢查,依然是健康必修課。
卵巢監護:只要卵巢還在,它仍有發生囊腫甚至卵巢癌的風險(尤其是卵巢癌高危人群),需要定期進行盆腔超聲和腫瘤標志物檢查。
宮頸追蹤:若行“子宮次全切術”(保留宮頸),宮頸癌篩查仍需照常進行。
盆底維護:手術改變了盆底力學結構,未來發生陰道頂端脫垂或尿失禁的風險有所增加。定期盆底功能評估和必要的康復訓練至關重要。
當子宮說再見:
身體守護者的獨白
我雖不是生命的全部,卻曾有幸參與生命最偉大的創造。
我的存在,是為了守護你;我的離開,亦是。
切除子宮,不是女性身份的減損,而是對健康權的重新掌控。
正如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婦科主任劉國紅所說:“醫學的溫度,是賦予每一種生命狀態以質量與尊嚴。當必須抉擇時,你選擇的,是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