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制藥自主研發的雙抗創新藥QLS32015在針對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MM)治療的III期臨床試驗中,完成首例受試者入組,成為國內首款進入關鍵注冊性III期臨床的GPRC5D/CD3雙特異性抗體。
該研究為一項開放、多中心、隨機、對照的III期臨床試驗,旨在評估QLS32015單藥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三線治療(包括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及抗CD38單抗)的復發或難治性MM患者中的療效。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邱錄貴教授擔任該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統第二大常見惡性腫瘤1-2。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MM新發病例約為18.8萬例,死亡病例約為12.1萬例;中國MM新發病例約為3.0萬例,死亡病例約為1.9萬例, 其發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趨勢3,值得注意的是,中國MM高危患者比例高,且發病年齡呈現年輕化態勢。現階段MM仍是一種不可治愈的疾病,幾乎所有患者最終會進展為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RRMM),病程反復復發,且治療反應和生存預后會隨著每次治療而逐漸縮短。多個研究顯示,在既往三線治療(蛋白酶體抑制劑、IMiD和抗 CD38 抗體)后復發的MM患者預后更差,中位總生存期分別為8.9個月和9.2個月,存在巨大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雙特異性抗體(BsAb)是一種新興的免疫治療手段,近年來在復發/難治性MM患者中展現出顯著療效。目前靶向BCMA、GPRC5D等新型雙特異性免疫治療藥物,為既往三線治療后復發的MM患者帶來了新希望,其在臨床研究中展現出顯著的抗腫瘤療效,總體緩解率(ORR)可達60%~70%。
GPRC5D是一種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聯受體(GPCR),在骨髓瘤細胞表面上獨立表達,且在RRMM患者中的表現也顯示出與BCMA不同的活性模式,這種差異性的表達表明GPRC5D可能是更有潛力的替代免疫治療靶標。 QLS32015是一款新型順式連接的GPRC5D/CD3雙特異性抗體,利用高親和力GPRC5D靶向腫瘤細胞,同時低親和力CD3結合T細胞,增強T細胞-腫瘤橋接,減少脫靶T細胞活化。
此前,QLS32015的I期臨床研究初步結果及更新數據已在2024年美國血液學會年會(ASH)上以壁報形式展示4。數據顯示,QLS32015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并在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表現出堪比CAR-T的顯著療效,RP2D劑量下(54ug/kg Q2W),在≥3線且三重暴露的患者中ORR達 90.0%,深度緩解(≥VGPR)達80.0%,展現出潛在的突破性臨床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