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導報記者日前從山東省商務廳了解到,2025年前三季度,山東對金磚國家進出口5506.23億元,同比增長22.54%。在11月10日召開的對話金磚——山東企業創新發展交流會上,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沈逸接受了媒體專訪,對山東與金磚國家的合作進行了解讀。
他提到,跨境數據流動、網絡安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是金磚國家展望未來10年、20年發展的焦點合作領域,作為人口和經濟大省的山東,要實現新形勢下維持自身發展動力,一定要走出去,并就金磚國家經貿合作過程中,企業如何面對風險挑戰,規避暗礁提出了建議。
金磚合作越來越多圍繞發展議題
“金磚國家從最初的初創成員國,伴隨著成員國的不斷加入,成功實現擴員。然后形成了這個金磚國家的伙伴機制之后,金磚國家事實上在一個比較大規模的框架下,成為了全球南方國家的第一梯隊。在這個框架下,金磚國家所形成的這樣一個合作機制,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被形容和標識為大金磚合作。”沈逸說。
在他看來,這個金磚合作框架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三輪驅動的模式,也就是說,它覆蓋三個主要領域:政治安全、經貿合作、人文交流。
“金磚國家被定義為全球南方國家的第一梯隊,以中國為典型代表,他率先在全球南方國家實現自身政治獨立、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我們把這條道路稱之為中國式現代化。”提到金磚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間的關系,沈逸稱。
他分析認為,對于全球南方國家來說,金磚國家的發展,他的成功,他的道路,他的模式,他的經驗具有極高的吸引力,他們希望從中進行學習借鑒,然后去實現自身的發展。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全球南方國家和金磚國家,越來越多地圍繞在發展議題上實現密切的合作。
投資行為必須全球規劃規避風險
在受訪中,沈逸還傳遞了這樣一種觀點——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完全正常的投資和商業行為,必須在全球進行風險的規避以及更加有效的全球規劃。
在他看來,在美國和西方的市場不再是一個完美市場,甚至呈現出越來越多不確定性風險的時候,全球南方國家的市場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會變得越來越大。中國企業走出去,直到進入全球南方市場這個腳步為止,才能稱之為中國企業的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進程。而在這個進程中,需要提升企業的合規能力,提升企業真正意義上去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這樣一種能力,需要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創建一個良性的環境和機制,去解決企業面臨的各種各樣的風險,從而為企業打造一個更好的出海環境。
“中國現在整體上給我的感覺就是在綠色轉型方面實現了綠色和發展的有效統籌,所以在過去十到二十年的時間里,中國取得了世界上最成功的發展和綠色轉型,在碳減排,在環境發展的這個成本控制,包括在任何技術創新的資源友好型發展模式的選擇上,中國都為世界做出了自己的榜樣。”沈逸說。
維持自身發展動力一定要走出去
“山東是一個人口和經濟大省,這樣一個大省要實現在新形勢下維持自身發展的動力, 其中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定要走出去。“對山東的發展沈逸提出了如是觀點。
在他看來,現在中國所有的省份乃至于整個中國的經濟體,要保持自身發展的有效動能,一定是國際和國內雙循環。單純的國內循環或者是單純的國際循環,都不足以賦能中國經濟體發展所需要的動能,所以兩條腿都要邁出去。
他表示,在邁出去的過程中,綠色的能源,綠色的技術,綠色的發展模式,這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比較優勢,尤其是在跟全球南方國家去進行這樣一種交往、投資和經貿活動的時候,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有磨合,因為治理的標準、治理的理念、治理的實踐,各種各樣的觀念、規劃活動存在巨大的差異,這種差異既蘊含著巨大的風險,也包含著巨大的收益,“對于企業來說,要提升自己的合規能力,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這種互動要構建一種良性的模式,要形成一種有效的規劃。
當企業走出去之后,涉外的工作能力也要有巨大的提升。這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進程,但中間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沈逸稱。
他建議,企業一方面要堅定地相信自己的技術和產能所帶來的這種特殊的比較優勢,另一方面,必須面對境外更加復雜的營商環境,系統地去提升對于商業風險的研判和營商合規這樣一些能力建設的要求,從而能夠以一種更加順暢的方式去進入這片藍海——目前看應該是藍海。但是,在這個藍海當中,有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充滿著暗礁,如何規避暗礁,去擁抱這片藍海,對于企業的能力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