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本以為我遭遇這次車禍后會癱瘓在床,沒想到術后不多久就可以下地走動了。”近日,家住肥城的25歲的李濤(化名)不幸遭遇車禍,生命危在旦夕,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東院區創傷中心主任劉華水團隊的精心救治下,轉危為安。
不幸遭遇車禍危在旦夕
據李濤回憶,車禍是因為他騎摩托車在路上行駛,不幸被轎車撞傷,120立即把他送到當地醫院,明確診斷為骨盆骨折。“當時傷得挺重的,鎖骨斷了,尤其是發生了骨盆骨折,骨盆內器官也嚴重受損。我們當地的醫院做不了這樣的大手術,我也挺感謝當地醫院,還建議我到濟南找劉華水主任手術。”李濤介紹,他當時昏迷不醒,妻子和姐姐沒敢將他的情況告訴父母,“看到我傷得這么重,命能不能保得住,以后能不能下床都不好說,她們擔心父母年紀大,接受不了打擊,就沒有把我遭受車禍受傷的事情告訴二位老人。”
“骨盆骨折是骨傷科中為數不多會引起病人急速死亡的創傷,被稱為‘創傷之王’。因為骨盆毗鄰人體重要的臟器,又毗鄰大量的血管和神經,容易造成大量出血,導致失血性休克。因手術難度大、風險高,一直被認為是創傷骨科中最復雜的手術之一,堪稱創傷骨科手術的‘金字塔’”。據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東院區創傷中心劉華水主任介紹,當時傷勢嚴重,情況危急,經過完備的術前檢查以及科室討論后,他帶領團隊緊急為患者做了骨盆的閉合復位微創術,打入螺釘固定,患者很快就可以下地了。
“我姐姐和媳婦最初擔心我會喪命或者癱在床上,沒想到這么短時間恢復那么好,用她們的話說,醫生給我‘撿回’了一條命,是劉主任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精準微創技術體系,守護患者健康
“骨盆的形狀就像一個盆,有支架和對內臟的保護作用,一旦受損,便會失去原有的功能,還會傷及內臟。”劉華水介紹,骨盆的解剖結構復雜,“微創手術時我們肉眼是無法直接看到血管和神經的,只能在C臂透視機的透視下,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技術,切一個小口來打螺釘,通過不同位置的螺釘來進行復原固定受損的骨盆。”微創修復技術的特點是創傷小、出血少,患者康復快,能盡快恢復正常生活,重返工作崗位。
“而傳統的開放式手術,要開20厘米左右的刀口,對于解剖結構復雜的盆骨部位來說,肌肉多、血管和神經復雜,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并且手術花費高,出血量大,患者恢復起來也很慢,容易留下后遺癥。”劉華水介紹了傳統手術的弊端。
據劉華水介紹,微創手術需要醫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劉華水主任從 2002 年開始參與骨盆骨折患者的救治,至今已有20余年的救治經驗,作為省內首批采取微創手術方式治療骨盆骨折的創傷科專家,他一直精益求精,努力讓每一位患者恢復健康的同時,盡量減少創傷。“我院東院區創傷中心收治的患者中,有1/5左右是骨盆骨折患者,至今已經用微創的手術方式成功幫助千余位患者恢復健康。”劉華水說。
當講到多年來從事醫生行業的最大感受時,劉華水感慨地說:“很多人說做醫生辛苦、壓力大,特別是像我們這種創傷中心的醫生,24小時隨時會來病人,而且都是外傷后的危重病人,但做醫生也是很幸福的,尤其是在成功完成手術的時候。當看著患者快速康復后帶著滿意出院,更加感到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