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兒科病房的寂靜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打破,“楊醫生,7床患兒呼吸困難,趕緊來看一下!”睡夢中的值班醫生楊可被護士的電話驚醒,趕緊起身沖到了患兒床邊。只見孩子精神萎靡,面色蒼白,口唇發紺,呼吸費力,甚至一度出現兩目上視、一過性意識喪失等危急表現,“我的孩子怎么啦?快救救他!”“喉梗阻!如果發展下去,會引起窒息!”楊醫生意識到病情危重,一邊立即下醫囑予布地奈德聯合腎上腺素氧霧吸入,并靜脈滴注激素減輕喉頭水腫,一邊聯系科主任、同事增援,并呼叫麻醉科和五官科值班醫生,以備氣管切開之需。時間就是生命,趕來增援的醫護爭分奪秒,合力搶救,終于患兒的呼吸困難逐漸減輕,臉色逐漸轉紅潤,精神狀態也好轉,幸運地避免了氣管切開,順利闖過了“窒息”關。
想起那天的情形,孩子媽還心有余悸,孩子最初只是聲音嘶啞、空空咳嗽幾聲,當初急診醫生建議住院她還猶豫再三,沒想到幾個小時后孩子病情竟發展到這么嚴重!這看似普通的咳嗽到底隱藏著什么風險?家長又如何識別?
如果孩子有犬吠樣咳嗽或空空樣咳聲,吸氣時有喉鳴,聲音嘶啞,注意!那是急性喉炎的表現。該病經常在夜間發作,嚴重者可引發喉梗阻,若進一步的發展,患兒會出現拒食、煩躁不安以及呼吸急促、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發紺等現象,最后患兒會由于嚴重缺氧出現昏迷、昏睡等情況,甚至出現死亡。
臨床上嬰幼兒喉炎病情往往較成人更加危急。這是因為嬰幼兒喉部的生理解剖結構有其特殊性,被感染后喉部容易出現水腫以及滲出,加上其本身呼吸道較為狹窄,血管易于充血,故造成氣道堵塞,呼吸困難,肺含氣量減少,引起肌體缺氧;嬰幼兒喉軟骨發育還不完善,其咳嗽能力以及排痰能力比較差,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后,容易引發喉痙攣,從而持續喉梗阻,嚴重者甚至導致窒息。故對于寶媽寶爸而言早期識別,及時就醫至關重要。
寶爸寶媽們除了遵醫囑配合治療外,盡可能安撫患兒,避免過度哭鬧加重喉頭水腫,對1歲以內的患兒可取抱坐哺乳位,頭頸不易過度前俯后仰,以免氣管受到壓迫而加重呼吸困難,對稍大患兒可取半臥位或頭頸背墊高斜坡臥位,無哭鬧時可讓患兒平臥安靜休息,肩部下方稍墊高,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積極安慰患兒,提高其對霧化吸入治療的依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