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蚊子、蒼蠅飛到了身上,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直接拍死它。其實最好不能拍,要吹。”長沙市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黃敖表示,近日臨床收治了一名患者,他被一只“大螞蟻”叮咬后直接拍死在臉上,結果臉部受損。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不掌握其要領,有時后果不堪設想甚至損害身體健康。
42歲的王先生近日在公園夜跑后,第二天突然出現面部紅斑、膿皰,伴有明顯的灼痛,他趕緊來到長沙市第一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黃敖接診后,告知王先生是隱翅蟲皮炎,了解后得知,患者當時可能沒在意,直接把蟲子拍死在臉上,結果引發感染。隨后,黃敖給予其及時的抗過敏、抗感染治療后,王先生的皮疹癥狀才逐漸好轉。
小小蟲子竟然有這么強的毒性?這個形似螞蟻的小東西,其實是隱翅蟲。隱翅蟲是甲蟲的一種,此類昆蟲種類很多,目前已發現250種以上,其中的毒隱翅蟲具有致病作用,因此,毒隱翅蟲被稱作“會飛的硫酸”。目前我國發現的毒隱翅蟲主要是梭毒隱翅蟲、青翅蟻形隱翅蟲、黑足蟻形隱翅蟲。
毒隱翅蟲是一種黑色蟻形小飛蟲,它白天棲息在潮濕的草地、稻園、菜園等陰暗處,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多在夜間有燈光的地方飛行。毒隱翅蟲身體各段都有毒素,為一種強酸性的毒汁,pH值可為“1~2”,大多數蟲體在皮膚上爬行時并不釋放毒液,只有當蟲體被拍擊或壓碎時,毒液沾染皮膚而引起皮膚損害。
黃敖介紹,隱翅蟲皮炎常發生在面頸、胸背、上肢、下肢等暴露部位,當毒隱翅蟲開始接觸皮膚時有爬行感或異物感,用手搔抓或直接在皮膚上拍死毒蟲,2~4小時后皮膚會出現點狀、條狀紅腫,伴灼痛、瘙癢,約12小時后皮膚出現小水皰、膿皰。如果發生在面部,可導致眼瞼水腫,睜不開眼。皮膚的嚴重程度取決于接觸的毒蟲種類、數目和機體的反應狀態,嚴重者,可出現廣泛大面積的糜爛面或淺層的皮膚壞死。
黃敖提醒,夏秋時節,在身體的露出部位,在早晨起床后突然出現條狀、點狀或斑片狀的紅斑、水皰、膿皰,有瘙癢和灼痛感,要考慮本病的可能。防止被隱翅蟲叮咬,記住以下三點。
1.搞好環境衛生,清除住宅周圍的雜草、垃圾,安裝紗窗門或掛蚊帳,以防止毒蟲的侵入,睡眠時要熄滅室內的燈光。
2.如果發現皮膚上落有蟲體,不要用手直接捏取或拍擊,應將蟲體撥落在地,再用腳踏死。
3.如出現了皮炎,盡早使用肥皂水清洗皮膚,及時到皮膚科門診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