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A股震蕩上行,不僅點燃了國內投資者的熱情,更持續釋放吸引力,推動外資加速入場布局,用真金白銀為中國資產“投票”。
從資金流向來看,全球對沖基金與海外個人投資者形成了加倉中國資產的合力。高盛集團機構經紀業務數據顯示,全球對沖基金正以6月底以來的最快速度買入中國股票。與此同時,海外個人投資者也在積極布局。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8月18日,韓國股民對中國股票(含A股、H股)的持倉量從2024年末的190.83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44.75億元,持倉規模增長超50億元,漲幅近三成,小米集團、騰訊控股等科技與新興產業龍頭公司成為其主要加倉對象。
外資積極加倉,源于對中國市場政策支持顯效、企業盈利修復及宏觀經濟改善的樂觀判斷。
在政策層面,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組合拳正在發揮關鍵作用。例如,“反內卷”政策聚焦多個行業,通過一系列靶向性舉措破解低水平內耗,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企業盈利修復的趨勢也逐漸顯現,成為吸引外資加倉的另一推手。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推進,不少企業通過創新驅動和成本控制,提升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其中,新興產業表現尤為突出,成為吸引外資的重要領域。
宏觀經濟的改善則體現在經濟增速保持穩定、就業形勢總體向好、消費市場逐步回暖等多個方面。美國銀行全球基金經理調研數據顯示,8月約11%的受訪基金經理預計中國經濟將走強,達到自202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在政策支持持續發力、企業盈利逐步改善的背景下,A股市場在全球資產配置中的吸引力將不斷增強,有望迎來更多的外資流入。對于國內投資者而言,當前階段更應聚焦“基本面確定性”與“政策契合度”,避免盲目追逐短期熱點;同時,可借助多元化的配置工具分散風險,在把握消費復蘇、高端制造等主線機會的同時,通過低估值藍籌股平衡組合波動,最終在A股市場的“價值共振”中實現長期收益。
中國企業在把握市場機遇的同時,還需練好“內功”,重視合規經營,通過穩定的業績分紅、清晰的發展戰略,增強投資者信心,尤其是吸引長期資金的持續配置,從而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周期中贏得先機。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瀟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