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電商支書”丁建廣在辛寨梁河久歌大舞臺現場推廣特色農產品。 馬志勇 攝 |
“每晚這里總是熱鬧非凡,能欣賞到來自全國各地才藝達人的精彩表演,還能和街坊鄰居暢快聊天,別提多開心了。”家住禹城市辛寨鎮梁河新村的楊榮芹,逢人便聊起家門口的久歌大舞臺。 文明實踐廣場升級為文化書院大舞臺后,一場場全民才藝競技賽正在這方“百姓舞臺”上熱火朝天地開展著。今年以來,禹城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多元融合、協同推進,改革創新、提振產業,積極探索“公益+市場+消費”新模式,高質量建設服務居民“全生命周期”的文化社區和文化書院,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讓文化社區 從“有”到“優” “我們特邀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月冠軍、快手粉絲超80萬的宋占九主持,主舞臺設在升級后的‘禹城市文化書院辛寨梁河久歌大舞臺’,配套區域涵蓋特色農產品展銷區、美食啤酒品鑒區、文化書院互動體驗區及農耕文化采摘園區。”禹城市辛寨鎮黨委書記寧傳民介紹道。 每當夜幕降臨,文明實踐廣場的“久歌大舞臺”上,來自五湖四海的才藝達人輪番登臺,臺下掌聲與歡呼聲此起彼伏;特色農產品展銷區匯聚了當地的優質特產,吸引眾多游客駐足選購;文化書院互動體驗區通過豐富多彩的手工制作和傳統文化展示,讓小朋友們親身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依托1個文明實踐中心和11個文明實踐所,禹城市先后投入280余萬元,統籌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探索形成了“1+11+N”市鎮村三級文化社區和文化書院站點布局體系。同時,整合18個文藝協會分領域對接鎮街社區,以“外引內培”的形式,先后挖掘培養200余名文化帶頭人,廣泛承接上級優質文化資源,組織開展理論宣講、歌舞戲曲、詩詞朗誦、沉浸式情景劇等多元化文藝活動。今年以來,已累計開展各類文藝演出活動1524場次,同比增長近五成,真正做到“處處有亮點、時時有活動、天天有演出”。 讓文化服務 從“多”到“強” 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禹城市不僅提升了文化社區的硬件設施,更在軟件服務上實現了質的飛躍。特別是“久歌大舞臺”等特色項目的推出,讓城鄉群眾從被動參與者轉變為主動組織者,實現了文化服務從數量覆蓋到質量提升的轉變。與此同時,禹城市還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社區建設。通過與多家企業、社會組織合作,共同打造文化產業鏈條,推動文化產業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有效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 為進一步擴大文化服務覆蓋面,禹城市還啟動“文化書院”全媒體賬號,依托省級融媒技術平臺,打造全鏈條、數字化、一站式的全省文化社區數字智能開放服務平臺,構建“云書院”,為居民提供專屬學習服務。著力推動“一社一品”,先后培育了以社會組織孵化賦能文化社區創建的“禹愛同行 幸福糖城”、以精準服務“一老一小”群體創建的“老幼攜手 溫暖新湖”等14個特色鮮明的文化社區品牌。開設“親子文化課堂”,固定參與群體已超700人,打造文化體驗、文化傳播、文化沉浸、文化共情的文化供給新場景,進一步推動了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讓文化書院 從“活”到“火”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咱梁河的蜂蜜,純正的農家土蜂蜜,甜到心窩里!”鏡頭前,梁河新村黨支部書記丁建廣熟練地舉著手機直播。作為梁河文化書院的文化帶頭人,“電商支書”丁建廣的直播間里,才藝達人們輪番客串,短短幾日便帶動特色農產品銷量大幅增長。活動啟動30天,已吸引3萬余人次前來現場觀看。線上銷售額突破70萬元,線下銷售額突破15萬元。全民參與的熱情,不僅為鄉村帶來了旺盛人氣,更讓“流量”實實在在轉化為了“增量”,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推進文化書院建設中,禹城市堅持互惠互利、共享發展的原則,引導周邊企業、社會機構等自愿成為“社區文化合伙人”,推行“公益+市場”文化書院模式。李苦禪藝術學校、德元炭雕等8家企業成為首批“禹城市文化書院文體活動實踐基地”。在禹王集團開展了3期文化書院電商培訓課程,30多家社會文化機構在各社區開設特色教學點,探索以“宣傳+試課”為前端、以“正課+盈利”為中端、以“公益+產業”為后端的文化書院發展鏈條。 據統計,今年以來,禹城市文化社區和文化書院相關活動拉動消費260萬元以上。舉辦2025年消夏文化促消費、青島啤酒節等各類集中活動20余次,涵蓋了文明市集、文藝演出、民俗體驗等多種形式。 “我們將城市社區的成功經驗進行復制和優化,結合農村和企業的文化特色和群眾需求,開展符合農村和企業實際的文化活動,實現最大程度讓利群眾、文化書院高效運營、文化企業促進銷售、區域消費活力提升的多贏局面,為文化社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禹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秦飛龍說道。(彭曉 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