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東珠生態(603359.SH)披露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的交易預案。受此次并購重組計劃影響,公司股票自8月27日起進入停牌階段,直至9月9日恢復交易;9月10日,公司股票開盤漲停。
根據公告,東珠生態將收購凱睿星通信息科技(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睿星通”)89.49%的股份并獲得公司的控制權。作為一家主營生態環保業務的企業,東珠生態跨界并購衛星通訊領域企業的舉動,迅速引發資本市場與行業內的廣泛討論。
對于此次交易的目的,東珠生態稱,上市公司原有業務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本次交易旨在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交易本質上是雙方“各取所需”:對東珠生態而言,引入衛星通訊領域的新資產,有望改善當前持續虧損的經營狀況;對凱睿星通來說,通過被上市公司收購,可間接實現“曲線上市”,為后續發展打開更多空間。
東珠生態經營狀況亟需改善
東珠生態所屬行業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業務涵蓋生態濕地保護、水環境治理、市政景觀、國儲林、森林公園、礦山修復、鄉村振興建設、林業碳匯等板塊。
公開財務資料顯示,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東珠生態分別實現營收8.29億元、3.76億元、2.08億元,分別同比減少33.28%、54.64%、23.04%。與此同時,公司自2023年起陷入虧損,截至2025年上半年,兩年半時間累計虧損已達9.71億元。
東珠生態在2025年半年報中解釋稱,業績承壓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宏觀經濟環境波動與房地產市場調整的間接影響;二是行業競爭加劇導致集中度不斷提升,中小規模企業生存空間被擠壓;三是公司業務高度依賴地方財政支付能力,地方財政壓力傳導至企業層面,導致項目回款與推進效率下降。
公司的財務狀況同樣不容樂觀。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公司流動資產合計62.83億元,其中貨幣資金僅為2.65億元,占比不足5%;而合同資產高達44.42億元,占比過7成。
更值得注意的是,僅有的2.65億元貨幣資金中,有1.79億元因涉及訴訟被凍結,截至半年報披露時,僅1547萬元解凍,實際可自由支配的資金規模進一步縮減。短期償債壓力同樣突出: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短期借款達3.54億元,為緩解資金壓力,已將1.29億元合同資產抵押以獲取借款。從本次交易預案也可看出,東珠生態用于支付現金對價及承擔交易費用的資金,均需依賴本次募集的配套資金。
股權結構層面看,東珠生態是典型的家族式企業,實控人席惠明及其妻子浦建芬、兒子席晨超、女婿談劭旸合計持有46.12%的股份。
凱睿星通實現間接上市
凱睿星通成立于2011年,注冊地址為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法定代表人史焱。公司主要從事衛星通信技術與系統的研發、設計及生產,主要產品包括衛星通信基帶產品、衛星通信終端產品、衛星通信網絡管理系統及衛星應用系統等。
企查查顯示,本次交易前,凱睿星通已完成了9次融資,其中包括聞名投資、海爾資本、盛世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不過,公司的融資進程已停滯較長時間:2020年8月,南京信保佳創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信保投資”)完成對凱睿星通的最后一輪投資,此后5年公司未再獲得新的外部融資。
從股東結構來看,截至本次交易前,凱睿星通共有21名股東,其中15名為投資機構,合計持股比例達55.97%。對于這些已投資多年的投資機構股東而言,通過并購實現退出的需求較為迫切——以最后入場的信保投資為例,其持股時間已達5年,超過正常的投資周期,此次交易為機構提供了重要的退出通道。
目前,凱睿星通的資產評估結果尚未公布,本次交易的具體價格仍需等待后續披露,經濟導報記者將繼續關注進展。值得關注的是,自9月10日公司股票復盤漲停后,9月11日,公司股票再次開盤漲停。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見習記者 趙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