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欣旺達(300207.SZ)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書,這家靠蘋果供應鏈起家的消費電池龍頭,正式沖刺“A+H”股上市。
作為從消費電池業務起家的企業,欣旺達近年來大舉進軍動力與儲能電池市場,試圖通過資本運作與業務傾斜,在競爭激烈的動力電池紅海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其在新業務板塊的盈利能力仍存在較大壓力。翻開財報細看,欣旺達雖然營收不斷沖高,但凈利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最近兩年甚至不足1%。

動力電池量增價減
據招股書,欣旺達收入從2023年的478.62億元增長17.0%至2024年的560.21億元。增長主要源于海內外業務拓展帶來的銷量提升,但部分被原材料降價導致的平均售價下降所抵消。
消費類電池仍然是欣旺達收入的主要來源。根據欣旺達2024年財報,消費類電池、電動汽車電池、儲能系統電池的營收占比分別為54.27%、27.02%與3.37%,其余業務占比為15.33%。2024年,動力電池業務營收151.39億元,同比增長40.24%。
盡管動力電池業務的營收持續攀升,但該業務并未帶來可觀的盈利。相反,其毛利率在公司三大核心板塊中墊底。
招股書顯示,2024年,欣旺達三大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消費類電池18.3%、動力電池8.8%、儲能系統20.4%。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盡管毛利率整體有所改善,但動力電池仍以12.9%居末。同期,消費電池和儲能電池的毛利率分別上升至20.2%和25.5%。
動力電池業務毛利率承壓的背后,是欣旺達“以價換量”。
2025年第一季度,欣旺達動力電池營收為30.48億元,同比增長14.4%;銷量由2024年第一季度的3.4GWh增長至6.1GWh。然而,單位售價則由0.8元/Wh驟降至0.5元/Wh。公司方面表示,這一變化主要由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帶來的售價同步下調。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欣旺達動力電池售價自2022年以來呈下跌趨勢:2022年為1.1元/Wh,2023年降至1.0元/Wh,2024年進一步下降至0.6元/Wh,幾乎腰斬。
受降價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欣旺達的凈利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最近兩年甚至不足1%,盈利能力堪憂。

如何在規模擴張中提升盈利,是欣旺達現下的核心考驗。
融資動作頻頻
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業崛起提速,欣旺達加碼鋰電池領域,多輪融資接踵而至。
2018年3月以及2021年11月,欣旺達先后兩次定增,分別募資25.5億元、39.2億元,用于消費類及動力類鋰電池擴產與補充流動資金;2020年7月,公司發行可轉債募資11.2 億元,投向消費類電芯擴產及流動資金補充。
2023年3月,欣旺達曾拋出一份48億元定向增發預案,募集資金主要用于SiP系統封測項目、高性能消費類圓柱鋰離子電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然而,預案披露后僅幾個月,公司便于2023年8月14日召開董事會,決定向深交所主動撤回本次定增申請文件,并表示將在修訂方案、符合監管要求后擇機重新申報。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欣旺達還曾宣布,擬分拆下屬子公司欣旺達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欣旺達動力”)至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隨后欣旺達動力與中信證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IPO進程。
招股書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欣旺達動力年內虧損分別為12.6億元、15.68億元、18.55億元。
根據2023年修訂后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企業要符合第一套上市標準,最近兩年凈利潤需合計不低于1億元,且最近一年不少于6000萬元。顯然,以當前財務狀況,欣旺達動力短期內難以登陸創業板,時至今日,欣旺達動力分拆上市之事也并無更多進展。
密集資本投入也并未帶來充沛的現金流,欣旺達因多年持續擴張,疊加動力電池業務“以價換量”的競爭策略,陷入困局。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賬面現金仍低于同期有息負債,財務狀況趨緊,迫使其不斷尋求新的融資路徑。
募集資金加速出海戰略
欣旺達成立于1997年,由來自廣東茂名的王明旺與堂弟王威創立。2011年4月,欣旺達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以18.66元/股的價格發行4700萬股A股,募集資金8.77億元。發行完成后,王明旺和王威分別持股33.1%、13.82%。
遞表港交所前,王明旺、王威分別持有欣旺達19.6%、7.18%股份,二人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26.78%,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隨著欣旺達不斷發展以及資本運作的推進,王明旺也積累了可觀的財富。根據《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的數據顯示,王明旺與蔡帝娥夫婦以115億元的財富排名第2295位,成為新晉“茂名首富”。
根據招股書,欣旺達此次募集資金主要用于公司全球化戰略、技術研發、數字化運營及智能化升級、潛在投資或收購上下游業務,營運資金等。
據了解,2024年7月,欣旺達決定在越南投資建設生產基地,用于生產消費類電芯,SiP模組及電池包,總投資不超過20億元。欣旺達希望通過此舉提升供應鏈效率及成本競爭力,緩釋市場波動所產生的風險。
招股書顯示,越南基地預計于2026年開始試生產,2026年底約30%的設計產能投入運營,2028年全面投入運營。
2024年,欣旺達海外收入達234.31億元,占比41.8%。截至2025年3月31日,欣旺達已有25個生產基地投入運營或建設。其中,公司在海外設有6個生產基地,分布在印度、越南、泰國及匈牙利。
除此之外,此次赴港二次上市募集資金將會用于研發,進一步提升公司技術能力。具體包括開發新電池產品、優化電池模組的設計及開發,提升電池管理系統技術、投資新一代電池技術開發及戰略部署、持續發展及完善研發管理體系及平臺。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