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國內鹵味巨頭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絕味食品,603517.SH)公告稱,已收到證券會湖南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此前,該公司于2024年6月7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告知書》顯示,2017年至2021年期間,絕味食品未確認加盟門店裝修業務收入,導致年度報告少計營業收入,占對應年度公開披露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8%、3.79%、2.20%、2.39%、1.64%。上述行為導致絕味食品2017年至2021年年度報告存在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證券會湖南監管局對絕味食品及3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罰,合計開出850萬元的罰單。
絕味食品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400萬元罰款;
對時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戴文軍給予警告,并處以200萬元罰款;
對時任公司財務總監彭才剛給予警告,并處以150萬元罰款;
對時任董事會秘書彭剛毅給予警告,并處以100萬元罰款。
根據上交所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于9月23日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并于今日起停牌。
資料顯示,絕味食品成立于2008年12月,注冊資本60600.1936萬元,專注于休閑鹵制食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2017年成為上交所上市公司。2023年、2024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2.61億元、62.57億元;實現凈利潤3.443億元、2.271億元。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20億元,同比下降15.57%;實現凈利潤1.754億元,同比下滑40.71%。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大部分是虛增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但絕味食品反其道而行,連續多年少計營業收入,而且沒有查出“虛增利潤”。另外,公司的盈利能力依然良好。公司少計營業收入的目的是什么呢?
9月22日,經濟導報記者致電絕味食品,欲就以上問題進行采訪,但電話一直無人撥通。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憲亮 實習生 益家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