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金字火腿(002515.SZ)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福建金字半導體有限公司擬以不超過3億元自有或自籌資金,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取得中晟微電子(杭州)有限公司不超過20%股權。此次跨界瞄準AI與光通信產業,核心邏輯在于看好行業前景及標的公司的光通信芯片國產替代能力,而這一動作也迅速引發市場熱烈反響——公告發布當日,金字火腿在盤前集合競價階段即漲停,漲停板位置排隊買單超1億股,對于總股本僅12億股的公司而言,市場對其股價后續連漲預期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金字火腿首次嘗試跨界并購;厮萜浒l展歷程,2013年-2016年間,公司曾先后涉足稀土、醫療、互聯網金融、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2017年更是斥資11.8億元收購浙江中鈺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試圖轉型醫療健康產業。但這些跨界均以失敗告終,多數業務陷入虧損,2018年公司不得不終止收購并剝離相關資產,重回火腿主業。頻繁的重組失利還引發股權變動,2019年原大股東計劃出售股權給廣東國資未果,2021年最終轉讓給任貴龍,2025年4月任貴龍又將控制權移交鄭慶昇,此次芯片領域的跨界,正是新控制人上位后的首次重大資本動作。

金字火腿執著于跨界,背后有兩大核心動因。一方面,其傳統火腿主業增長乏力、利潤空間有限。數據顯示,自2010年12月上市以來,公司營收從1.631億元緩慢增長至2024年的3.439 億元,凈利潤長期在2000萬元-6000 萬元區間波動,扣除重組帶來的短期影響后,主業基本維持 “穩而不增” 的狀態,難以支撐更大規模的發展訴求。另一方面,公司手握充足現金儲備,具備跨界投資的資金基礎。據2025年中報,金字火腿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15.93億元,總資產26.74億元,負債僅6150萬元,資產負債率低至2.3%,充裕的現金流使其具備持續對外投資的條件。
不過,市場的熱情難以掩蓋跨界并購的高風險,A股歷史上不乏類似失敗案例。2015年上市的愛迪爾,因珠寶主業發展空間受限,2017年起通過近20億元收購多家公司,但標的承諾利潤未兌現,2020年首次披露虧損15.65 億元,最終走向退市;2006年上市的雪萊特,從LED照明跨界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頻繁踩雷后陷入巨額虧損,當前股價僅1元多,瀕臨1元退市紅線。
從行業規律來看,跨界并購失敗的核心癥結在于 “隔行如隔山”。企業在主業中積累的管理經驗與專業能力,難以直接遷移至其他領域——不同行業的經營邏輯、技術壁壘、市場規則差異顯著,即便主業管理者是行業專家,進入新領域后也易因信息差、經驗不足踩坑,最終導致并購失利、企業受損,甚至拖累投資者利益。
對于投資者而言,金字火腿此次跨界芯片雖獲市場熱炒,但需警惕歷史案例的警示:高科技領域跨界并購成功概率極低,需理性評估風險,避免盲目跟風。畢竟,過往多次跨界失敗的經歷,已為金字火腿的此次新嘗試埋下隱憂,后續標的整合效果、業務協同能力仍需時間檢驗。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財經研究員 臧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