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關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市場改革的意見》(即“并購六條”)出臺正好一周年。
據統計,一年來,上市公司累計披露資產重組超2100單,其中重大資產重組230余單。特別是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累計披露資產重組超1300單,是去年同期的1.4倍;其中重大資產重組近160單,是去年同期的2.3倍。并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并購重組正成為上市公司轉型突破、向新求質的“加速器”。

“并購六條”強調資本市場要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在此背景下,以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領域成為并購重組的熱門賽道。
據證監會統計,“并購六條”發布以來,半導體產業并購重組事件數量達230余起,較上年同期增長近40%,成為新質生產力領域并購重組的重點方向。
中證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宏勝表示,“并購六條”有助于發揮資本市場推動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作用,為上市公司向新質生產力方向加快產業升級和加大自主創新創造更有利的制度條件和市場環境。
支付方式多樣也是如今并購重組市場的一個顯著變化。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華海誠科(688535.SH)、凌云光(688400.SH)、富創精密(688409.SH)等多家公司在并購重組中,運用發行股份、定向可轉債、定增募資、并購貸款、并購基金等方式實施并購。
多元化支付工具的創新應用,打破了過往以支付現金為主的交易方式,能較好滿足多個利益主體的差異化訴求、優化風險分擔機制,有效激活了市場主體的并購活力,進一步發揮了資本市場在并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
此外,“并購六條”明確了提高監管包容度和審核效率。一年來,隨著審核流程優化、審核周期縮短,重組效率明顯提升。
2025年以來,交易所審核通過、證監會注冊生效的重組項目數量已超過2024年全年水平,是去年同期的2.4倍。2025年已注冊項目交易所平均審核用時約一個月,低于去年同期審核用時。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未來需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強鏈補鏈等實施并購重組,優化重組“小額快速”審核機制,落地重組股份對價分期支付機制,放松對募集資金用途的監管等。
展望并購重組市場未來趨勢,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蘆哲認為,將繼續保持活躍,并購重組的數量和規模可能會進一步增加。產業驅動型并購將成為主流,科技行業如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將繼續成為并購重組的熱點領域。同時,多元化支付方式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并購重組的交易方式將更加靈活多樣。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